次韻聞西北邊警 其二
黃沙埋白草,
新月半規(guī)前。
烽火連秦塞,
胡塵擁漢川。
云橫羌笛起,
風急馬群騫。
韓范今何在,
宵衣問守邊。
黃沙埋白草,
新月半規(guī)前。
烽火連秦塞,
胡塵擁漢川。
云橫羌笛起,
風急馬群騫。
韓范今何在,
宵衣問守邊。
黃沙覆蓋掩埋了枯萎的白草,一彎新月掛在前方。烽火在秦地的關(guān)塞接連燃起,胡地的塵土籠罩著漢地的河川。陰云橫亙中傳來羌笛的聲音,狂風勁吹,馬群奔騰。當年的韓琦、范仲淹如今在哪里?帝王深夜未眠,詢問邊疆防守之事。
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來和詩。
白草:西北地區(qū)的一種草,秋枯后呈白色,故名。
半規(guī):半圓,指新月形狀如半圓。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秦塞:秦地的關(guān)塞,指西北邊疆。
胡塵:胡地的塵土,代指外族入侵的戰(zhàn)亂。
漢川:漢地的河川,指中原地區(qū)。
羌笛起:羌笛吹奏的聲音,羌笛是古代羌族的管樂器。
騫(qiān):飛舉,這里指馬群奔騰。
韓范:指北宋名將韓琦和范仲淹,二人曾共同鎮(zhèn)守西北邊疆,抵御西夏。
宵衣:天未亮就穿衣,指帝王勤于政務。
此詩應創(chuàng)作于西北邊疆有警訊之時,詩人聽聞邊患,因次韻友人之作而作,反映對邊疆局勢的關(guān)注。
詩歌描繪西北邊塞荒涼與戰(zhàn)亂景象,表達對邊疆危機的擔憂,借‘韓范’之典呼吁良將守邊,肯定帝王對邊防的重視,是憂國憂民的典型邊塞題材作品。
寶馬雕鞍白玉珂,花云淡蕩柳風和。梵宮密密關(guān)金剎,海子深深湛碧波。郊外踏青游客醉,水邊脩褉麗人多。誰憐寂寞楊雄宅,門巷無人自嘯歌。
聞訊驚魂斷。展來書低徊反復,似聞慨嘆。為道新痊心力弱,長日何堪伏案。待收起明窗筆硯。北顧太行南眷粵,仗江山為洗吟眸倦。書空把,人難見。當年躍馬從征戰(zhàn)。為天兵飛書傳檄,冀中踏遍。此去重霄應抖擻,重見旌旗十萬。正天闕高張云幔。為慶人間除四害,想元戎解甲方酣宴。歌金匾,勸金盞。
廷圭老死客卿亡,楮國丘墟筆冢荒。雙脊龍文埋不得,百年猶自出玄光。
閒人無俗事,幽境有清娛。樂與禽魚共,情隨草木俱。琴樽花外席,茶筍竹間廚。世路輕肥客,相逢莫問渠。
丹心憂國夢魂間,祗恐清霄亦未閑。枕上幾回游魏闕,覺來聊且看閩山。
千官萬歲講朝儀,黃傘高張簇仗齊。清曉山窗頻扣首,虬須隆準伴宸奎。
閑愁眉上翠小。盡春衫寬了。舞檻孤鸞,嚴妝羞獨照。王孫音信尚渺。度寒食、禁煙須到。趁賞芳菲,今年春事早。
欲為皇王服遠戎,萬人金甲鼓鼙中。陣云暗塞三邊黑,兵血愁天一片紅。半夜翻營旗攪月,深秋防戍劍磨風。謗書未及明君爇,臥骨將軍已歿功。
退傅歸來發(fā)尚青,角巾閒對老人星。鳳凰池上辭松閣,鸚鵡洲邊買竹亭。留客只談三里霧,見人不問五侯鯖。慚無剛卯為公壽,他日淮南種茯苓。
少年曾殢南山勝,畫舫笙歌日日來。第二橋邊春水滿,曉晴芳樹散輕埃。
聲作饑鳶吟未休,蛩螀斗合賦清秋。被他聒得渾無句,獨力難勝眾楚咻。
中秋天氣未應殊,不用紅紗照座隅。山上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登高丘,望遠海,海水何茫茫。齊州九點渺空闊,東西日月懸扶桑。扶桑宮闕連蓬萊,白虹照耀中天臺。六鰲赑屃負圓嶠,群帝百千億萬紛紛跨鶴游崔嵬。峨岢大舶走徐市,安期一去無時回。我笑秦王乏靈骨,人言漢武非仙才。登高丘,望遠海,海水茫茫接天回,使我極目心悠哉。心悠哉,以彷徨。何來龍伯人,濯足臨扶桑。一釣連六鰲,攬之不盈筐。煮鰲為臛充余糧,鰲骨如山今已霜。我醉欲臥黃金床,呼吸靈和挾三光。睥聣漢武嗤秦皇,周行八極還大荒。
巨蝮磨牙血萬家,天邊有鼓許民撾。雷公手執(zhí)騰云斧,不到移文宥毒蛇。
洗耳沿途聽捷音,捷音未到訃先臨。苗生南畝初成秀,云出西郊未作霖。天上遽傳宣李詔,世間空有鑄顏金。青年妙質(zhì)歸冥漠,負我平生望汝心。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