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疇草堂
閒人無俗事,幽境有清娛。樂與禽魚共,情隨草木俱。琴樽花外席,茶筍竹間廚。世路輕肥客,相逢莫問渠。
閒人無俗事,幽境有清娛。樂與禽魚共,情隨草木俱。琴樽花外席,茶筍竹間廚。世路輕肥客,相逢莫問渠。
取語甚直,計思匪深。
忽逢幽人,如見道心。
晴澗之曲,碧松之陰。
一客荷樵,一客聽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尋。
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陶家五柳簇衡門,還有高情愛此君。何處更添詩境好,新蟬欹枕每先聞。
數枝珍重蘸滄浪,無限塵心暫免忙。煩暑若和煙露裛,便同佛手灑清涼。
玉壺買春,賞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鳥相逐。
眠琴綠陰,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閑韻雖高不衒才,偶拋猿鳥乍歸來。夕陽照個新紅葉,似要題詩落硯臺。
芙蓉騷客空留怨,芍藥詩家只寄情。誰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屬思亦縱橫。
賢豪出處盡沉吟,白日高懸只照心。一掬信陵墳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聲貌由來固絕倫,今朝共許占殘春。當歌莫怪頻垂淚,得地翻慚早失身。
中宵茶鼎沸時驚,正是寒窗竹雪明。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應平。
岳前大隊赴淮西,
從此中原息鼓鼙。
石闕莫教苔蘚上,
分明認取晉公題。
匪神之靈,匪機之微。
如將白云,清風與歸。
遠引若至,臨之已非。
少有道契,終與俗違。
亂山高木,碧苔芳暉。
誦之思之,其聲愈稀。
忍事敵災星。物望傾心久,兇渠破膽頻。(《詠房太尉》。自注:初管建親王分鎮天下議,明皇從之,肅宗以是疑管,受讒廢。先是祿山見分鎮詔書,附膺嘆曰:“吾不得天下矣!”)
鼎飫和方濟,臺階潤欲平。
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虛。
驊騮思故第,鸚鵡失佳人。
鯨鯢人海涸,魑魅棘林幽。
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
地涼清鶴夢,林靜肅僧儀。
晚妝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隔谷見雞犬,山苗接楚田。
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
官路好禽聲,軒車駐晚程。
南樓山最秀,北路邑偏清。
多病形容五十三,誰憐借笏趁朝參。(華下乞歸,十年太華無知己,只得虛中兩首詩。(王禹偁云:人多以四皓、二疏目圖,惟僧虛中贈圖詩云:道裝汀鶴識,有時看御劄,特地掛朝衣。言其尊戴存誠,非邀君也。故圖詩云云,言得其意趣)
看師逸跡兩師宜,高適歌行李白詩。(贈z6光)
長擬求閑未得閑,又勞行役出秦關。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溪邊隨事有桑麻,盡日山程十數家。莫怪行人頻悵望,杜鵑不是故鄉花。
海上昔聞麋愛鶴,山中今日鹿憎龜。愛憎止竟須關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世路快心無好事,恩門嘉話合書紳。神藏鬼伏能千變,亦勝忘機避要津。
四翁識勢保安閑,須為生靈暫出山。一種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跡愧商顏。
詩家偏為此傷情,
品韻由來莫與爭。
解笑亦應兼解語,
只應慵語倩鶯聲。
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俱道適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開,如瞻歲新。
真予不奪,強得易貧。
幽人空山,過水采蘋。
薄言情晤,悠悠天鈞。
落落欲往,矯矯不群。
緱山之鶴,華頂之云。
高人畫中,令色絪缊。
御風蓬葉,泛彼無垠。
如不可執,如將有聞。
識者已領,期之愈分。
人間萬恨已難平,栽得垂楊更系情。猶喜閏前霜未下,菊邊依舊舞身輕。
莫惜西風又起來,猶能婀娜傍池臺。不辭暫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卻回。
為報繁霜且莫催,窮秋須到自低垂。橫拖長袖招人別,只待春風卻舞來。
魏中義士有馮燕,游俠幽并最少年。避仇偶作滑臺客,
兩面高樓語笑聲,指點行人情暗結。擲果潘郎誰不慕,
馮生敲鐙袖籠鞭,半拂垂楊半惹煙。
樹間春鳥知人意,梁間客燕正相欺,屋上鳴鳩空自斗。
嬰歸醉臥非仇汝,誰言狼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隱。
回身本謂取巾難,爾能負彼必相負,假手他人復在誰?
窗間紅艷猶可掬,鳳凰釵碎各分飛,怨魄嬌魂何處追,
凌波如喚游金谷,誣執張嬰不自明,貴免生前遭考捶。
官將赴市擁紅塵,初聞僚吏翻疑嘆,呵叱風狂詞不變。
縲囚解縛猶自疑,已為不平能割愛,更將身命救深冤。
白馬賢侯賈相公,黃河東注無時歇,注盡波瀾名不滅。
為感詞人沈下賢,鑄作金燕香作堆,焚香酬酒聽歌來。
咄,諾,休休休,莫莫莫,
伎兩雖多性靈惡,若曰爾何能,答言耐辱莫。
莫恨艱危日日多,時情其奈幸門何。貔貅睡穩蛟龍渴,猶把燒殘朽鐵磨。
別鶴凄涼指法存,戴逵能恥近王門。世間第一風流事,借得王公玉枕痕。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膽徒傾致鑠金。不是史遷書與說,誰知孤負李陵心。
南華落筆似荒唐,若肯經綸亦不狂。偶作客星侵帝座,卻應虛薄是嚴光。
不勞世路更相猜,忍到須休惜得材。幾度懶乘風水便,拗船折舵恐難回。
由來相愛只詩僧,怪石長松自得朋。卻怕他生還識字,依前日下作孤燈。
老禪乘仗莫過身,遠岫孤云見亦頻。應是佛邊猶怕鬧,信緣須作且閑人。
止竟閑人不愛閑,只偷無事閉柴關。轟霆攪破蛟龍窟,也被狂風卷出山。
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饑處倒空墻。何如神爽騎星去,猶自研幾助玉皇。
雨洗芭蕉葉上詩,獨來憑檻晚晴時。故園雖恨風荷膩,新句閑題亦滿池。
初時拄杖向鄰村,漸到清明亦杜門。三十年來辭病表,今朝臥病感皇恩。
來時雖恨失青氈,自見芭蕉幾十篇。應是阿劉還宿債,剩拚才思折供錢。
芭蕉叢畔碧嬋娟,免更悠悠擾蜀川。應到去時題不盡,不勞分寄校書箋。
自傷衰病漸難平,永夜禪床雨滴聲。聞道虎瘡仍帶鏃,吼來和痛亦橫行。
昨日流鶯今日蟬,起來又是夕陽天。六龍飛轡長相窘,更忍乘危自著鞭。
有是有非還有慮,無心無跡亦無猜。不平便激風波險,莫向安時稔禍胎。
十年三署讓官頻,認得無才又索身。莫道太行同一路,大都安穩屬閑人。
曾聞劫火到蓬壺,縮盡鼇頭海亦枯。今日家山同此恨,人歸未得鶴歸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