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陶詩
世人號獨醒,誰似陶公醉。
柴桑忍長饑,豈問三公貴。
晉室已銷沉,何顏折腰史。
披褐日高眠,肯為形骸累。
素心揚清歌,逸氣橫天地。
知音日寥寥,千載真如寄。
世人號獨醒,誰似陶公醉。
柴桑忍長饑,豈問三公貴。
晉室已銷沉,何顏折腰史。
披褐日高眠,肯為形骸累。
素心揚清歌,逸氣橫天地。
知音日寥寥,千載真如寄。
世人都自稱獨醒,誰能像陶公這般醉心于精神世界?他在柴桑忍受長久饑餓,哪里會在意三公的尊貴?晉朝已經(jīng)消亡,又怎肯低眉折腰做小吏?穿著粗布衣裳高臥日頭,怎會被形體的需求所累?以純潔之心吟唱清歌,超脫的氣概橫貫天地。知音日漸稀少,千年時光不過如寄旅。
獨醒:化用《楚辭·漁父》中'眾人皆醉我獨醒',此處反其意,指世人自命清醒實則世俗。
陶公:指東晉詩人陶淵明,號五柳先生,以隱逸、高潔著稱。
柴桑:陶淵明故鄉(xiāng),今江西九江,代指其隱居之地。
三公:古代最高官職(如司徒、司馬、司空),代指權(quán)貴高位。
折腰史:化用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典故,'史'通'吏',指小官吏。
披褐:穿粗布短衣,代指平民簡樸的生活狀態(tài)。
素心:純潔、率真的內(nèi)心。
真如寄:如暫時寄居,比喻時光短暫、人生如旅。
此詩為作者研讀陶淵明詩作后有感而發(fā)。陶淵明身處晉宋易代之際,因不滿官場污濁而歸隱,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及隱逸詩風對后世影響深遠。作者或在世俗紛擾中感懷,借詠陶公表達對高潔精神的向往與共鳴。
全詩以'讀陶詩'為引,通過對比世人與陶公的不同選擇,贊揚陶淵明淡泊名利、堅守本心的品格,展現(xiàn)其超脫世俗的精神境界。詩風質(zhì)樸,情感真摯,是對隱逸文化的深刻詮釋,亦暗含對現(xiàn)實中精神知音稀少的慨嘆。
跋涉師憐我,連年更未休。
風塵徒不肖,悲憤已堪羞。
獨夜一回首,當春那得秋。
嗟哉覽玆宇,麟鳳去悠悠。
九十陽春景,陰霾大半殘。
不勝拖屐苦,猶道擁爐寒。
鼓聽催花未,風看解凍難。
不知新柳眼,何事淚闌干。
剛是花生日,春風藹一廬。
愛防牛折齒,慚詠《鳳將雛》。
急喜先求火,癡心到買書。
長安傳一紙,歡慰定何如!
洪都通驛使,廬阜候仙舟。一水遙相望,群山獨對愁。交情憐白首,歸興憶滄洲。身退功成日,川江正急流。
國步艱難日,天書趣赴時。金牛新戰(zhàn)壘,白帝舊城池。羽檄申嚴令,鐃歌雜雅詞。乖崖留像處,聊慰蜀人思。
幕府功頻上,騷壇興每登。江搖青嶂影,樹入碧云層。陣法依諸葛,詩篇出少陵。蒼崖看墨跡,長憶漢中丞。
嘆衰草,絡緯聲切切。
良人一去不復還,今夕坐愁鬢如雪。
白旄風急秋陰薄,玉帳云深夜色寒。飲散轅門天似水,一庭霜月在瑯玕。
玉帳屯兵渭水湄,瓊林錫宴夜歸遲。四山蒼翠秋無影,月浸中天白羽旗。
何曾寸草報春暉,琴劍天涯負彩衣。但使行人通鳥語,不勞緘札寄當歸。
鵲語蛛絲總未真,樓頭又聽鳥鳴春。直將思婦心中意,遍勸佗鄉(xiāng)遠客人。
前窗湖水后窗山,桃李棠梨樹樹殷。薄行只應紅粉是,別將春色傍人間。
尊前春事競爭新,忽憶陳王句里人。屈指古今行樂處,祇應唯有片時真。
孤燈深夜半,何乃撫床為。
道左時難料,心方世豈知。
孰刊前代史,肯作近人詩。
黠鬼應相笑,乾坤一老癡。
古苔危磴著枯藜,
腳底翻濤洶欲飛。
九陌倦游那有此,
從教驚雪濺塵衣。
邐迤入西溪,溪深深幾曲。
斷岸掛魚罾,茅檐覆修竹。
翠羽何啁啾,滿林香撲簌。
晴雪飛殘英,坐愛傾蟻綠。
鹿門跡未湮,與子同歸宿。
拂衣上崔嵬,鐘鳴萬象開。
朝陽分魏闕,佳氣繞樓臺。
鳳翥金鰲背,龍蟠玉虎胎。
明時終恃德,戎狄莫相猜。
俎豆今來意,諸君興慕思。
師亡胡可倍,道大固應歧。
白石猶能碻,狂瀾未可知。
蒼茫千載事,流涕向崇祠。
竹下彈素琴,
空山秋意深。
竹聲雜琴韻,
泠然太古音。
風似剪,柳如棉。
為怯輕寒卻下簾。
卸了棠梨花一樹,杜鵑聲里又經(jīng)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