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 其二三七
獅子吼,無畏說,
直言恰似翻成拙。
問渠何處住居家,
遙指前坡無處訣。
獅子吼,無畏說,
直言恰似翻成拙。
問渠何處住居家,
遙指前坡無處訣。
如獅子般威嚴吼嘯,以無畏之心宣講,直截的言語反而顯得笨拙。問他居住在何處,只遙遙指向山坡前,沒有具體的處所可以言說。
獅子吼:佛教術語,比喻佛陀或高僧說法如獅子吼般威嚴無畏,震懾群迷。
無畏說:無所畏懼地宣講真理,體現對佛法的堅定信念。
翻成拙:反而顯得笨拙,指過于直白的表達難以傳遞深意。
渠:代詞,指被詢問的人。
處訣:明確的處所或訣竅,此處指具體的答案或界定。
《證道歌》為禪宗經典,多為高僧闡述禪悟體驗之作。此首或作于禪宗興盛時期(如唐宋),作者通過簡短詩句傳遞'離言絕相'的禪法核心,反映禪宗'不立文字'的修行理念,是禪門學人悟境的文學化表達。
此詩以獅子吼喻佛法之威,以'直言翻拙'點破語言局限,通過問答揭示禪境不可言說的本質。全詩短小精悍,語言平實卻意蘊深遠,是禪宗'以心傳心'思想的典型體現。
秋風不饒物,斗至聲已惡。
青林葉尚繁,雖好將恐落。
人意誠愛惜,節候肯相若。
白發無再玄,盛衰茲可度。
雉節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茲羨行游,因以謝巖谷。
環錫恣探勝,椶綦方踐陸。
五門嵐翠橫,八水秋陰覆。
云峰多隠見,林嶺乍回復。
若見采芝人,余非戀微祿。
胥裴喜我至,冒雨夜出城。
燈前相對語,怪我面骨生。
為言憔悴志,因意多不平。
亦見子頷須,長黑已可驚。
知子有所立,毛發隨世情。
子心且如舊,后輩苦前輕。
野田有修竹,叢踈飽于霜。
下上乏佳禽,左右雜枯桑。
豈無行路子,行路厭榛荒。
忽見此翠色,徘徊未能忘。
車馬去何疾,回顧隔山岡。
共愛霅溪風物美,春來清可鑒須眉。
蘋生楚客將歸日,花暖吳蠶始浴時。
臨水竹樓通市陌,跨橋云屋接川湄。
畫船載酒期君醉,已是無謀助翦夷。
江燕歸時君亦歸,燕巢未暖君還去。
去去溪邊楊柳多,正值清明欲飛絮。
競折贈行何所益,時當長養傷嘉樹。
不如舉酒對青山,酒罷移舟須薄暮。
嘉禾主人余久知,跡冗不擬強攀附。
儻或無忘問姓名,為言懶拙皆如故。
臨水一太息,解舟當落暉。
上樓人已遠,極目鳥空飛。
荊楚時方晏,江湖客未歸。
定知吟憶處,林外月光微。
蜀都既平,將臣失律。
此眾悍驕,彼民危栗。
當涂叫呶,合萬為一。
匪懷則威,帝心是恤。
吾聞圣賢心,不限親與疎。義殊目前乖,道同異代俱。
堯舜及周孔,千載趨一途。盜跖誚孔氏,弟子將黨歟。
蹠自驅其眾,日念殺不辜。河濱捧土人,海畔逐臭夫。
塞川豈量力,同趣即爾徒。爾既不自過,反以此為紆。
我之東來兮過彼雍丘,舟師奏功兮濁水湍流。
歷長灣兮勢曲鉤,傾高斗折兮若奔虬。
潛伏怪物兮深幽幽,發作暴漲兮為潮頭。
土人立祠兮在彼沙洲,老木蒼蒼兮蟬噪啾啾。
輸卒引??兮蓬首裸體劇縲囚,赤日上煎兮膠津蹙氣塞咽喉。
胸蕩肩挨同軛牛,足進復退不得休。
竟持紙幣掛廟陬,微風飄揚如喜收。
我今語神神聽不,何不歸海事陽侯。
穹魚大龜非爾儔,奚必區區此汴溝。
驚愚駭俗得肴羞,去就當決何遲留。
疇昔人歸老,于茲望白云。
門高知后慶,賓至誦先芬。
草樹中園秀,衣冠舊里聞。
寧同江令宅,寂寞向淮??。
與君去年別,君來竟悲喜。乘馬夜訪君,備陳昔行李。
五月辭吳中,六月渡揚子。七月行喪妻,是月子又死。
買棺無橐金,助貸頼知己。嬌兒晝夜啼,幼女飲食止。
行路況炎蒸,悲哀滿心耳。青銅不忍照,憔悴鄰于鬼。
八月至都下,少長疾未已。一婢復嗑然,老媼幾不起。
君門日預朝,仆乘貧可恥。十月補王畿,受代隔歲紀。
閉門陋巷中,悶默閱書史。初聞君至之,如見湖山美。
今聞君復還,為我謝云水。故交儻相問,懷抱今如此。
豈乏南飛雁,豈無東下鯉。自同嵇康懶,作書愁把紙。
雙裾來此室,慟器拜靈床。
魂衣想髣髴,薄酒湛其觴。
含凄撫孤稚,拭淚問平常。
我生都無如,仰看燕在梁。
聊隨漢使者,一上周王城。
片雨北郊晦,殘陽西嶺明。
野禽呼自別,香草問無名。
誰復黍離詠,但興箕潁情。
東吳海物錯,南楚江味多。
家吳而宦彼,風土去幾何。
既得風土樂,可贊政治和。
歸來識香草,為綴楚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