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谷子長 其二
百歲三之日,如君乃若然。
謝庭凋玉樹,楚澤斃蘭荃。
堂有雙親老,身無寸祿緣。
英魂儻猶在,泣我此詩篇。
百歲三之日,如君乃若然。
謝庭凋玉樹,楚澤斃蘭荃。
堂有雙親老,身無寸祿緣。
英魂儻猶在,泣我此詩篇。
人生百年不過短暫光陰,您卻如此早逝。謝家庭院的玉樹已然凋零,楚地水澤的蘭荃也已枯萎。堂上雙親年邁無依,您生前未獲寸祿。若英魂依然存在,我為這詩篇悲泣。
百歲三之日:指人生短暫,三之日或言時間之短,此處概言壽命未及百歲。
謝庭玉樹:典出《世說新語·言語》,謝安稱子侄為“芝蘭玉樹”,喻優秀子弟,此處指谷子長如玉樹般早逝。
楚澤蘭荃:化用屈原《離騷》中“蘭”“荃”等香草意象,常喻賢才,此處指谷子長如香草般夭折。
寸祿:微薄的俸祿,指未得官職。
儻(tǎng):同“倘”,如果。
此詩為作者哀悼友人谷子長早逝而作。谷子長生前未獲官職,家中留有年邁雙親,作者感其才德未展、英年早逝之痛,故以詩寄哀。
全詩以挽友為核心,通過典故與白描結合,既贊逝者才德之美,又嘆其命運之悲,情感深沉,是古代挽詩中“痛惜才德”主題的典型之作。
劍戟光芒星斗動,虎方肉醉山岳恐。
層崖斷處一庵深,宴坐不言百神悚。
臨濟仆地掖而起,眼蓋叢林氣深穩。
覿面堂堂不覆藏,個中無地容思忖。
異哉土蛇,登樹而怒。怒見脊尾,口眼可懼。
王孫地坐,氣詟毛豎。欲去不敢,攀枝而顧。
豐狐行藏,心常愧負。見之而走,敏若脫兔。
孰能傲然,如此老樹。與之相親,不驚不怖。
問何能爾,以無我故。酒色海中,有萬奇趣。
不出二種,猜疑掉舉。蓋無常蛇,終不赦汝。
居士圖之,以警未悟。覺范一見,笑手為拊。
漆瞳照座,骨相巉巖。
橫拈麈拂,寒擁云衫。
五住名剎,道振湘南。
是誰之子,親見云庵。
未試陵云白日仙,此聲固已速郵傳。
陰功何止千人活,法眼要求一大緣。
枕上軒裳真昨夢,腹中梨棗是歸田。
他時漢殿觀遺鼎,猶記曾陳柏寢年。
情無住著,袒而憑幾。
侍僧擊磬,狻猊臥戲。
石屏倚天,下迸流水。
水聲觸眼,石光到耳。
我聞尊者龍勝師,應供曾入娑竭海。
目所一瞥輙能誦。流于五天及震旦,為熱惱中甘露門。
唯道人棲出其后,愿力猛利思精特。
能于方策紙墨間,書此大經十萬偈。
誦于蝸舍巢庵中,了然如在龍宮見。
觀者種性有差別,愛慕皆生殊異想。
要當諦觀一塵中,亦有無邊妙經卷。
昔有智人破此塵,十方世界一切說。
以名塵故非斷空,而可破故非實有。
了此兩宗妙法門,亦攝一切契經海。
乃知一念圓古今,真實際中法如是。
一微塵妙不可測,當知一一塵亦然。
譬如天帝網明珠,珠體瑩然俱照徹。
一珠具足諸網珠,一一珠中同徧入。
我今以此金剛句,壞滅彼眾下劣想。
使悟塵中含此經,奚方策中乃驚異。
咨爾山君河樹神,各各當憶本愿力。
要當勇猛勤守護,勿令邪念輙蠧侵。
毗藍風吹須彌盧,劫火焚燒大千界。
為攤此經一切處,使其涼曝各得所。
我此現前佛子等,作是觀者名正觀。
稽首十方調御師,剎剎塵塵為作證。
然燈有法傳,釋迦當即得。
但聞記別音,乃知無所獲。
精真妙平等,明吿恐疑惑。
永懷常不輕,好心遭捶擲。
不似成背,似其成觸。
隨汝顛倒,直中有曲。
拋在言前剔鶻侖,擬議令渠總滅門。
平生活計無窖子,真是汾陽五世孫。
石床之外,老松挺拔。
玉瓶之中,山花自發。
手持如意,默而說似。
梵帙不看,知離文字。
頂峰朝露,神光夜生。
堪任單傳,荷擔上乘。
自尋其心,不見歸宿。
如視環輪,求其斷續。
用獄除間,履瘦知肥。
婬坊酒肆,盡其塵機。
雪中斫臂,愿續佛壽。
兒孫聞之,豎毛呵手。
十月十六誰宗旨,無聲三昧重拈起。
十方三世側耳聽,剎剎塵塵俱解義。
雙林樹開榮枯枝,寶塔佛分生滅理。
一絲不掛露堂堂,要識云庵今日是。
森森禪林,公特秀出。輕世急道,不可跂及。
遺風至今,秋霜烈日。我初瞻像,再拜稽首。
一室嚴冷,如虎方吼。嗟余寡助,乃生公后。
忍視大法,陵夷末運。奴婢小人,利欲迫窘。
冀公一咤,腦破膽隕。嗚呼公乎,再見無由。
冗攘方熾,何時云休。愿起公死,從之以游。
不涉春緣正月六,衲僧拾得聚頭看。大家宜著音容想,一笑風吹牙齒寒。
欲問死生口門窄,更分僧俗眼皮寛。湘山雪盡千巖曉,贈以之中墨未干。
急流勇退真難事,要取榮枯君自味。
世間軒冕如嚼蠟,自覺山川天下貴。
君如八駿方服辀,帝閑正欲求千里。
刷燕秣越非所愿,放浪煙霞躡云水。
蕭然筑室在人境,身與此心俱欲止。
倦飛偶學陶彭澤,示疾還同老居士。
政憂功名來未免,吾駕不回誰與柅。
古來索價累高人,少室終南應所鄙。
死生二法,了無實相。
世駭異之,墮顛倒想。
公獨不然,十生一念。
化緣之跡,皆可考驗。
一切聲音,當以眼聽。
俱不相參,以本寂靜。
要如菩薩,色相對現。
何以必之,我有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