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 其一○七
佛性戒珠心地印,
淫坊酒肆光迥迥。
寶壽見他打一拳,
從斯脫卻勞生病。
佛性戒珠心地印,
淫坊酒肆光迥迥。
寶壽見他打一拳,
從斯脫卻勞生病。
佛性如同戒珠是內心的印證,即便身處聲色場所也光明透徹。寶壽禪師見他便打一拳,從此擺脫了因煩惱而生的疾病。
戒珠:佛教術語,比喻持戒清凈如明珠無染。
心地印:指佛性在內心的印證,如印章般明確。
淫坊酒肆:指世俗中聲色娛樂之地。
迥迥:形容光明透徹的樣子。
寶壽:禪宗歷史上的禪師,此處或指以棒喝開示的高僧。
勞生?。阂驁讨蓝a生的身心疾病。
此為禪宗證道偈頌,創作背景與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傳播方式相關。禪宗重視通過機鋒、棒喝等方式破除執著,此偈或為禪師開示弟子時所作,強調佛性本自具足,無需外求,即便在世俗環境中亦能顯現光明。
本偈以'佛性在世俗中顯現'為核心,借寶壽禪師的棒喝行為,揭示破除執著即可解脫的禪宗思想,語言簡潔而禪意深刻,是禪宗'即世間求解脫'理念的典型體現。
晚景微雨歇,逍遙湖上亭。
波閑魚弄餌,樹靜鳥遺翎。
性野難依俗,詩玄自入冥。
何繇遂瀟灑,高枕對云汀。
書屋倚麒麟,不同牛馬路。
床頭萬卷書,溪上五龍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簷無外物,只見青云護。
雨氣消殘暑,蒼蒼月欲升。
林間風卷簟,欄下水搖燈。
迥野垂銀鏡,層巒掛玉繩。
重期浮小檝,來摘半湖菱。
楚國傲名客,九州徧芳聲。
白衣謝簪紱,云臥重巖扃。
長波飛素舸,五月下南溟。
大笑相逢日,天邊作酒星。
登仙望絕李膺舟,從此青蠅點遂稠。
半夜劒吹牛斗動,二年門掩雀羅愁。
張儀會展平生舌,韓信那慙跨下羞。
他日圖勛畫麟閣,定呈肝膽始應休。
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
華筵九秋暮,飛袂拂云雨。
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
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纻。
七年一云雨,常恨輝容隔。
天末又分襟,離憂鬢堪白。
顧回凌潮檝,且著登山屐。
共期羅浮秋,與子醉海色。
嶺日開寒霧,湖光蕩霽華。
風烏搖逕柳,水蝶戀幽花。
蜀國地西極,吳門天一涯。
輕舟欄下去,點點入湘霞。
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
低回蓮破浪,凌亂雪縈風。
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得官殊未喜,失計是忘愁。
不是無心速,焉能有自由。
涼風盈夏扇,蜀茗半形甌。
笑向權門客,應難見道流。
高秋憑遠檻,萬里看新晴。
重霧披天急,千云觸石輕。
湖山四五點,湘雁兩三聲。
遙想潘園里,琴尊興轉清。
煙花零落過清明,異國光陰老客情。
云夢夕陽愁里色,洞庭春浪坐來聲。
天邊一與舊山別,江上幾看芳草生。
獨倚闌干意難寫,暮笳嗚咽調孤城。
一逕松梢踏石梯,步窮身在白云西。
日銜赤浪金車沒,天拂滄波翠幕低。
高鳥散飛驚大斾,長風萬里卷秋鼙。
玉鉤掛海笙歌合,珠履三千半似泥。
近得云中路,門長侵早開。
到時猶有雪,行處已無苔。
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
每逢晴暖日,惟見乞花栽。
翠煙如鈿柳如環,晴倚南樓獨看山。
江國草花三月暮,帝城塵夢一年間。
虛舟尚嘆縈難解,飛鳥空慚倦未還。
何似不羈詹父伴,睡煙歌月老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