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佛閣 用美成韻
桂華夕斂,涼月半玦,低映閑館。銀燭燒短,欲眠又起,蛜蝛墮風幔。玉蜍注滿。閑試庫紙,詩意清遠。雙髻嬌婉。玉釵欲掛,墻東角巾岸。滿目換秋色,露柳蕭疏牽翠線。佳語月團,斜行留扇面。且靜聽鞋弓,細數壺箭。小屏相見。只靨杏銷紅,鬟翠微亂。夜如何,繡衾雙展。
桂華夕斂,涼月半玦,低映閑館。銀燭燒短,欲眠又起,蛜蝛墮風幔。玉蜍注滿。閑試庫紙,詩意清遠。雙髻嬌婉。玉釵欲掛,墻東角巾岸。滿目換秋色,露柳蕭疏牽翠線。佳語月團,斜行留扇面。且靜聽鞋弓,細數壺箭。小屏相見。只靨杏銷紅,鬟翠微亂。夜如何,繡衾雙展。
宴坐便安,支頤握拳。
一念不波,靈臺湛然。
婉彼胎禽,就掌取食。
了無驚猜,馴承恩力。
江海同為客,山林不并居。
經時占喜鵲,今日剖雙魚。
擁鼻還成詠,撐腸未廢書。
孤吟聊自遣,誰復借吹噓。
遶郭江山四望中,一時共寓接群公。
戚藩位列三司貴,帥閫班分二府崇。
華省名卿踵持橐,亷車宿將久櫜弓。
追游亦有鑾坡客,顦顇今先鶴髪翁。
人事等閑欣戚異,賓筵聊喜笑言同。
更須結伴春游去,已過催花幾信風。
昔年宣撫兩河間,行次覃懷已召還。
壯志久拚身似葉,巧言終使罪如山。
士風欺蔽猶前日,君命牢辭秪厚顏。
回首追思七年事,孤危易感涕空澘。
泉通暗甃瀉清溪,倒影風亭翼瓦齊。
借問披襟聆漱玉,何如擐甲聼征鞞。
相過底厭時揮麈,獨坐應須日杖藜。
信美那知非我里,倚欄歸路已都迷。
冰散憑陵群木槁,只有梅花欺不倒。
籬邊野外忽嫣然,暗香解作幽人惱。
化工著意為尤物,故遣孤芳得春早。
道人寫照三昧手,不假丹青更妍好。
詩家也是可憐人,落筆云煙隨意掃。
遂令淡墨勝鉛華,紙上一枝長不老。
庭中幾樹正垂垂,忍看飄零委煙草。
會須痛飲對繁華,細把根源問蒼昊。
扈從官班近,囏難報效微。
又同陪法駕,復共著征衣。
舉目江山好,傷心井社非。
何當戎馬定,卻作故鄉歸。
負郭田園美,迎霜雉兔肥。
風塵嗟澒洞,夢寐悵依稀。
圣主興皇祚,群公翊政機。
時平當自劾,還采故山薇。
箕裘紹弓冶,不絕僅如髪。
遇主當艱虞,持身敢怠忽。
謬隨供奉班,更直淹歲月。
出領東諸侯,羽書憂調發。
丘壑從素心,朝廷憐舊物。
桑榆不自收,我駕將焉歇。
稽首釋迦文,善逝天人師。緣終示寂滅,無量舍利子。
悉建窣堵波,天人共瞻禮。像法住世間,化導諸有情。
亦示大神變,攝伏不信者。璀璨真金色,清浄妙寶珠。
即彼土木中,現此希奇事。有來瞻禮者,隨取即與之。
既與出愈多,不可為量數。當觀舍利子,及此金色珠。
堅固與虛脆,無異無差別。佛子具智慧,悉發敬信心。
勇猛勿復疑,歸依無上道。
敷座親密,便于笑語。懷抱之適,怡然相顧。
瀝彼缾液,注于掌中。普潤四大,一滴之功。
遇主方英妙,當朝獨老成。
小車何耄耋,前席起公卿。
感會真千載,哀榮止半生。
傷心埋玉處,愁霧鎖佳城。
圣主隆恩雨露頒,特迂星使下天關。
自嗟犬馬雖衰疾,敢避朝廷正急難。
龔遂有心安渤海,謝安無計戀東山。
中原恢復吾何敢,且與君王鎮百蠻。
帷幄言猶在,山林跡已遷。
登庸疑早貴,福艾欠長年。
渾厚風神粹,恢宏德度全。
直應天奪速,何物恨鳶肩。
杰峰秀嶺競崔巍,緩引籃舁不用催。
一徑靈虛飛鳥上,四圍春色畫屏開。
鹿門未有攜家便,雁蕩何妨筑室來。
已上封章乞閑散,勿令俗駕卻輕回。
釋迦佛說妙蓮華,從地涌出七寶塔。
欄楯幡幢及龕室,寶玲瓔珞震妙音。
四面皆出旃檀香,散天妙華以供養。
佛以右指開塔戶,出大音聲卻關鑰。
多寶如來示全身,贊嘆說法分半座。
惟二如來共一塔,至今此會尚儼然。
何人建立窣堵波,種種嚴飾悉具足。
彩縷縈結尺寸間,高廣五百由旬等。
當知一念周圓時,勝妙功德已成就。
若能瞻禮復回觀,人人具此如來體。
至心持誦法華經,彈指真塔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