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院新塑釋迦像金色珠贊
稽首釋迦文,善逝天人師。緣終示寂滅,無量舍利子。
悉建窣堵波,天人共瞻禮。像法住世間,化導諸有情。
亦示大神變,攝伏不信者。璀璨真金色,清浄妙寶珠。
即彼土木中,現(xiàn)此希奇事。有來瞻禮者,隨取即與之。
既與出愈多,不可為量數(shù)。當觀舍利子,及此金色珠。
堅固與虛脆,無異無差別。佛子具智慧,悉發(fā)敬信心。
勇猛勿復疑,歸依無上道。
稽首釋迦文,善逝天人師。緣終示寂滅,無量舍利子。
悉建窣堵波,天人共瞻禮。像法住世間,化導諸有情。
亦示大神變,攝伏不信者。璀璨真金色,清浄妙寶珠。
即彼土木中,現(xiàn)此希奇事。有來瞻禮者,隨取即與之。
既與出愈多,不可為量數(shù)。當觀舍利子,及此金色珠。
堅固與虛脆,無異無差別。佛子具智慧,悉發(fā)敬信心。
勇猛勿復疑,歸依無上道。
我恭敬地向釋迦牟尼佛行禮,他是善逝、天人之師。因緣終了示現(xiàn)寂滅,留下無量舍利子。人們都為其建造佛塔,供天人共同瞻仰禮拜。像法住于世間,教化引導眾生。也示現(xiàn)大神通,降伏不信之人。那佛像閃耀著璀璨的真金色,如同清凈美妙的寶珠。就在那土木之中,出現(xiàn)如此稀奇之事。有前來瞻仰禮拜的人,隨其所需給予。越給予出現(xiàn)得越多,無法計算數(shù)量。應當觀想舍利子,以及這金色寶珠。它們的堅固與虛脆,并無差異。佛子們具備智慧,都生發(fā)恭敬信心。要勇猛精進不要再遲疑,皈依無上正道。
稽首:佛教禮節(jié),跪下,兩手伏地,以頭近地或著地。
釋迦文:即釋迦牟尼佛。
善逝:佛的十號之一,意為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入涅盤。
天人師:佛的十號之一,指佛為天、人的導師。
寂滅:指涅盤,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舍利子:佛或高僧遺體火化后結成的珠狀物。
窣堵波:即佛塔。
像法:指佛滅度后,以佛像、經(jīng)典等形象來延續(xù)佛法的時期。
有情:指有情感、有意識的眾生。
神變:指神通變化。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但從內容可知,當時佛教已在世間廣泛傳播,人們尊崇佛教,建造佛像、佛塔等進行禮拜供養(yǎng)。詩人可能是有感于天王院新塑釋迦像這一莊嚴之事,為宣揚佛教教義、勸人修行而創(chuàng)作此詩。
此詩主旨在于宣揚佛教教義,勸人皈依正道。其突出特點是語言通俗,結合佛教意象闡述佛理。在佛教文學中,它有助于傳播佛教思想,引導信眾修行,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價值。
霜露才嬰疾,龍蛇已喪賢。
神騎尾星次,家托寢丘田。
長樂申君吊,東堂罷禊筵。
佳城白日掩,從此即千年。
遇酒忘憂聞樂喜,世人未到惠山前。
泉供勝味輕糟曲,松獻清音異管弦。
陸子舊文殘琬琰,湛家余跡撫云煙。
珍禽幽石應容我,翠麓亭深晚更便。
苑花聯(lián)醉七經(jīng)春,猶佩當年一彩綸。
京邑風塵初倦客,楚傖涂轍欲妨人。
信潮暮送吳艎穩(wěn),公秫秋供箬酎醇。
江外何因憑尺素,宕渠波惡損文鱗。
地漬蚌衣接,天澄縠霧開。
微風發(fā)琴籟,殘月減珠胎。
鳥散纖條動,魚游細浪來。
坐堂兼伏檻,恨乏楚人才。
千名聯(lián)唱第,一尉滯徒勞。
山入黃旗國,江浮白鷺濤。
苑葩依日晚,官樹共秋高。
少賦思歸恨,潘才是二毛。
淮山相蟬聯(lián),萬景歸宇下。
來波澹天末,歸霧滅巖罅。
凄凄草色繁,肅肅桂叢亞。
吾人愧攸館,僊屬冀來舍。
穹旻炎??歇,顥氣襲中閨。
倦鵲兼河轉,初蟾共月西。
客愁無處所,世慮足端倪。
清客才成泫,皋禽且穩(wěn)棲。
尋游心緒忍闌珊,高處重登始是觀。
晚吹劃開三面碧,晨曦收住一天寒。
南屏洞戶蘿陰合,東極鼇峰雪浪漫。
遠近聲形窮不得,離朱師曠漫憑欄。
林下復池邊,其如春暮天。
花仍無數(shù)落,柳亦第三眠。
強飲非能劇,狂歌不取妍。
流芳何預事,只是自怡然。
初得中臺滿歲遷,七閩猶貳左魚權。
雞香燼晦華星闥,虎眼波迎下瀨船。
幾種珍鮭資晝膳,萬岑芳茗蔽春廛。
行行正及陶嘉月,溪樹烘霞荔子鮮。
四十為郎信倦游,虛名韁鎖太悠悠。
危心正似葵傾日,衰質先于柳望秋。
要路風塵疲驥足,故潭煙雨廢槎頭。
潁灘漸報耕疇熟,終乞閑身守一丘。
故人詩未報,恨恨復經(jīng)年。
夢去長江路,心知寶所天。
孤情巖桂老,逸思暮云傳。
無奈纓緌累,猶乖方外緣。
飛宇冠蒼岑,盤盤上百尋。
風含太虛爽,云作下方陰。
塢桂寒仍燠,巖猿暝始吟。
知君有高興,天壤共登臨。
茂草平堪藉,長楊綠自垂。
郊晴艾帳遠,橋迥犢車遲。
有鶴迎飛蓋,無蛇賭賜巵。
秦樓何用識,馬尾結青絲。
風物繁雄古奧區(qū),十年傖父巧論都。
云藏海客星間石,花識文君酒處壚。
兩劍作關屏對繞,二江聯(lián)派練平鋪。
此時全盛超西漢,還有淵云抒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