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山溪
金風玉露,洗出乾坤體。乘興到前村,見一片、清溪無底。竹籬茅舍,雞犬兩三家,尋漁父,問湘靈,拄杖斜陽里。
青春誤我,白發今如此。幸自識方壺,有個人,神通游戲。澗邊野鶴,巖上忽孤云,傾濁酒,對黃花,又似東籬子。
金風玉露,洗出乾坤體。乘興到前村,見一片、清溪無底。竹籬茅舍,雞犬兩三家,尋漁父,問湘靈,拄杖斜陽里。
青春誤我,白發今如此。幸自識方壺,有個人,神通游戲。澗邊野鶴,巖上忽孤云,傾濁酒,對黃花,又似東籬子。
秋風白露,洗凈了天地萬物。我乘興來到前村,看見一條清澈的溪流深不見底。竹籬環繞著茅舍,只有兩三戶人家,雞犬相聞。我拄著拐杖在夕陽里,尋訪漁父,詢問湘靈。青春時光辜負了我,如今已白發蒼蒼。幸好我結識了方壺中的高人,他神通廣大,游戲人間。山澗邊有野鶴,巖上忽然飄來孤云。我傾飲濁酒,面對菊花,又好似那東籬下的陶淵明。
金風玉露:秋風和白露,常象征高潔、清爽的時節。
乾坤體:天地的面貌。
漁父:捕魚的老人,常指代隱士。
湘靈:傳說中的湘水之神。
方壺:傳說中的仙山,這里指有神通的人所在之處。
東籬子:指陶淵明,他曾有“采菊東籬下”的詩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詞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經歷了人生的起伏后,對塵世感到厭倦,向往隱逸生活。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時節,他來到鄉村,觸景生情,創作了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青春不再的感慨。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運用意象和典故增添了藝術魅力。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詞人獨特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漸覺重陽近,東籬菊綻初。
秋風吹落葉,大雪到寒廬。
宋玉悲遙夜,袁安悵索居。
乾坤銀一片,圖畫恐難如。
遠客望家書,迫如農望歲。歸心逐奔馬,猛疾不可制。
嗟予骨肉間,五載九分袂。復為萬里行,飄忽無根蒂。
轉眼便終年,偶然邀一第??疃螒涏l園,疲驢苦燕薊。
況當歲云暮,雨雪增凄厲。惟仗雙鯉魚,作我驅愁計。
經時尺素斷,亂愁愈難薙。夜深聞剝啄,蓬門悔早閉。
疑有消息來,郁極喜翻嚏。開簾風浩然,但見晨星嘒。
團欒富兒福,別離窮者例。感憤多哽咽,怪幻驚夢囈。
書史有偽作,此札圣莫替。
束書歸隱不辭遙,庠序懶陪耆老朝。野外卜居無鬼瞰,山中誓墓以神要。暫來同作荔枝社,安可輕違桂樹招。已遣官奴理琴瑟,豈惟百戲但歌樵。
風俗相傳三近古,作成況自圣明朝。藏家文字本蒼史,繼世子孫非黑要。近報漢廷頻詔下,時聞蜀士有旌招。怪君尚爾衣逢掖,獨向空山伴采樵。
背郭深通一徑遙,奔流坐看百川朝。飛來黃鵠陂已復,歸去白鷗盟可要。益部官曹寧久處,津鄉書札近相招。此生若有躬耕地,白首甘心老負樵。
古者諸侯今牧守,衰遲難強歲相朝。惟須稚子理蓑笠,兼有老妻縫襋要。來歲定從田父去,飛書不待故人招。平生最愛津鄉聚,江小可漁山可樵。
東望行都絳闕遙,老來筋力倦趨朝。誰能作吏沈簿領,但欲買田書質要。雅意庶同高士傳,不才難望大夫招。津鄉舊有先賢宅,過者芻蕘莫敢樵。
筋力何堪道路遙,難陪諸彥侍同朝。初無計上三年最,況敢功思萬里要。北塞單于皆入貢,西山贊普不勞招。傳聞已臥清邊鼓,塹壘長閒守木樵。
日翻蠹簡書齋里,往往編摹自漢朝。雞距束毫來武信,馬肝琢硯出高要。時因撫事歌成相,更復懷人作大招。知子山中富吟詠,縱橫文力到孫樵。
千尋瀑布飛晴雨,
百尺長松拂暮煙。
欲上奇峰最高處,
攜詩一問泬寥天。
寂寞亭基野渡邊,
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閒立,
滿袖楊花聽杜鵑。
千峰皴粉一奩明,籃筍沖寒取次行。
幢頂尚馀山雪瑩,屐聲能挾壑雷迎。
平添丹艧誰資福,盡換楹題懶記名。
作主若容過百日,異時端欲薄專城。
匹馬秋來趁落霞,風塵自笑老生涯。烏啼似擁山城鵲,菊碎初開小縣花。
渡口漁人收晚棹,沙頭津吏候征車。昨來野店頻投宿,記在橋南三兩家。
畫轂無歌行路難,連朝星露點征鞍。江城魚火通沙縣,山郭園林入永安。
老吏漫持秦法律,諸生還睹漢衣冠。太平風景無多處,竹馬兒童仔細看。
薅經鋤史飽霜鐮,濺血囊頭奏凱兼。
七制旂常隨羽扇,九州筐篚貢茅檐。
釀成熊膽甜如蜜,吐盡豬肝臭似蘞。
曾賭張翁輸雀騎,無勞王剪索兵添。
風雷隱隱護周廬,五采龍文護帝車。
泉出旌門珠瀑卷,草迎行殿綠云舒。
九盤夜渡黃河水,三略朝提玉帳書。
漢將莫夸臨瀚海,圣人親已到狼胥。
河汾房杜有人疑,
名位千秋處士卑。
一事平生無齮龁,
但開風氣不為師。
投老參陪杖屨間,頗容摘宋更薰班。
端能面我九年壁,不惜分君一半山。
絕喜庚桑來畏壘,懶為涑水續君灘。
夷居巷處何嘗陋,但看當年孔與顏。
芳樹陰連穗苑東,春殘那復有殷紅。
影搖院里三更月,香墮樓前一笛風。
杜詠悠悠惟寫恨,殷懷咄咄祇書空。
可憐九十韶光麗,虛入邯鄲客夢中。
三春萬事都如夢,今日行春客思賒。
好雨偏能蘇病骨,涼風似解逐輕車。
山中漸長魚苗水,溪上新開龍爪花。
拂地榕須遮戶竹,黃鸝應戀野人家。
君住西山更在西,子孫相繼老鋤犁。
云間貰酒方尋阮,柳下安爐獨憶嵇。
一枕落花春夢蝶,半窗殘月曉聽雞。
何當偕隱幽巖上,遍躡真人萬丈梯。
宮樹涼生絳闕,玉階影轉銀河。
曾侍梨園供奉,夢魂猶記笙歌。
抗節誓清瀚海,請纓愿系樓蘭。
塵澀腰間白羽,猶思射虎南山。
辯舌曾歸白璧,酬恩盡散黃金。
范叔綈袍誰念,悲歌自爨瑤琴。
薄技寧為雞口,雄心每倚魚腸。
弊矣布袍雙袖,御爐猶帶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