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過石峰竹林留題為壽
步屣朝朝竹徑西,
不言桃李自成蹊。
臨池漫說野鸞嘯,
隔岸從教駐馬蹄。
萬里風來諸谷應,
四鄉云起亂山低。
主人高臥床頭易,
歷算遙應與鶴齊。
步屣朝朝竹徑西,
不言桃李自成蹊。
臨池漫說野鸞嘯,
隔岸從教駐馬蹄。
萬里風來諸谷應,
四鄉云起亂山低。
主人高臥床頭易,
歷算遙應與鶴齊。
每日清晨穿著鞋履走向西邊的竹林小徑,無需言語,桃李自會吸引路人踏出小路。面對池塘隨意談論著野鸞的鳴叫聲,對岸任憑馬蹄停駐不去驚擾。萬里長風拂來,各個山谷都齊聲響應;四方云氣涌起,起伏的山巒也顯得低矮。主人高臥床頭置放著《周易》,其歷法推算之術當與仙鶴同壽。
步屣(xǐ):穿著鞋子行走。屣,鞋。
桃李自成蹊:化用《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人品德高尚自會吸引他人。
漫說:隨意談論。
從教:任憑。
高臥:安臥,形容閑適自在。
床頭易:指床頭放置的《周易》,代指主人研讀經典。
歷算:歷法推算,此處借指長壽之術。
與鶴齊:鶴為長壽象征,意為如鶴般長壽。
具體創作背景暫無確切史料記載,推測為詩人盛夏時節游覽石峰竹林,見此處清幽靜謐之景與主人閑適高雅的生活狀態,因而題詩以表贊美與祝壽之意。
全詩以“盛夏過竹林”為線索,描繪自然之景與主人生活,既展現竹林盛夏的清幽,又刻畫主人高雅閑適的形象,最終以“與鶴齊”收束,點明祝壽主題,語言自然,意境幽遠,是一首情景交融的祝壽佳作。
王儉風流相,岐公博贍資。
敷文成國典,亮采作官師。
劍佩空黃合,音容想赤墀。
元臣葬禮盛,簫吹朔風悲。
八人兄弟三人在,
獨立他州信汝賢。
直使無情如槁木,
忍看垂淚念南遷。
從今依舊歌泉水,
何物偏宜寄謫仙。
美酒年年須百甕,
好從南海便乘船。
金石論交古所希,朱顏相結少年時。
自嗟齷齪逢人少,尤喜軒昻出眾奇。
文字往來諧律呂,笑談錯雜和塤篪。
近聞俗語多讒間,愿子高歌錦與箕。
先朝直節貫秋霜,殿壁于今有諫囊。
汲黯猶煩臥居郡,馮唐何事老為郎。
山川壯麗開戎幕,草木榮華過故鄉。
青蓋從來宜白髪,行看高步入明光。
七十退休人所共,
一生清苦獨推賢。
枝棲腹飲知安分,
骨聳神清合永年。
靜引兒孫黃卷下,
閑馴龜鶴小池邉。
恬夷益得沖和力,
無病無憂一地仙。
何人縮地海東偏
靈岳分來不計年
幾見彩云爭照日
真疑仙掌欲擎天
依稀故國松千尺
迤邐前山石一拳
四面開軒看不足
老僧時立碧溪前
傾蓋相期自有人,
贈言先許出埃塵。
若非清議曾推挽,
安得公朝有選掄。
州縣徒勞雖己厭,
置郵傳命或非真。
期公莫算人間事,
共醉湘江爛漫春。
宴坐寂不語,
先生心謂何。
逍遙疏世味,
恬淡養天和。
一息忘言后,
方知得象多。
壺中藏日月,
鼎里煮山河。
郡樓邀會樂豐年,
極目山川思浩然。
才子登臨嗟昔別,
使君藩屏值新遷。
前峰綠霧藏丹葉,
別浦平沙襯碧漣。
不但醉吟湘與麓,
魯歌崧漢美周宣。
黃合訏謨作帝龍,
文昌綱轄振邦風。
群才藻鑒歸能哲,
萬事鈞衡仰至公。
連璧輝光時共美,
斷金情契昔相同。
折沖千里精神壯,
正似山河繞漢宮。
歲熟禾論{禾/朿}
人歸夜擊鐘
金澄沙底水
龍臥井邊峰
香火常存社
漁鹽每奪農
年來縑帛賤
砧杵萬家舂
日掛西南有薄輝,棱棱霜氣犯寒衣。
不愁斗柄隨春轉,秪怕梅花學雪飛。
湘浦波光頻送別,湓城山色屢思歸。
高人只在南坡住,好共留錢買釣磯。
門前屏障繞潺湲,
付與林僧夜定還。
松蓋作云連十里,
竹龍行雨出千山。
白公香火蓮紅后,
謝氏池塘草碧間。
我亦鳳凰臺上客,
圖閑卻笑未能閑。
又承尊酒細論文,日日樽前得未聞。
憐舊直忘趨走賤,有疑俱向笑談分。
心緣明德懐高屏,日為偏親斷遠云。
明日迢迢東郭路,未行離思已紛紛。
高亭殖殖水冷冷,
笑指鷗鳧坐晚汀。
遠不聞聲千櫓去,
矯如爭秀數峰青。
煙云窗牖紛紛雨,
露月蒹葭點點星。
最好歸輿擁雙璧,
笙歌燈火照仙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