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通其致仕頣壽軒
七十退休人所共,
一生清苦獨推賢。
枝棲腹飲知安分,
骨聳神清合永年。
靜引兒孫黃卷下,
閑馴龜鶴小池邉。
恬夷益得沖和力,
無病無憂一地仙。
七十退休人所共,
一生清苦獨推賢。
枝棲腹飲知安分,
骨聳神清合永年。
靜引兒孫黃卷下,
閑馴龜鶴小池邉。
恬夷益得沖和力,
無病無憂一地仙。
七十歲退休本是眾人共同的事,但一生清苦的品格唯獨您最稱賢德。像鷦鷯棲枝、偃鼠飲河般安守本分,骨相清奇精神爽朗該當長壽。靜時在書卷旁教導兒孫,閑時在小池邊馴養龜鶴。恬淡平和更增益中和之氣,無病無憂如同塵世仙人。
致仕:古代官員交還官職,即退休。
頣壽:頤養天年。頣,通“頤”,保養。
枝棲腹飲:化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比喻安于本分、所求有限。
黃卷:書籍,因古人用黃檗染紙防蠹,故稱。
恬夷:恬淡平和。
沖和:中和之氣,指平和的心境。
地仙:道教稱居于人間的仙人,此處喻指生活閑適自在之人。
此詩應為陳通其七十致仕(退休)時所作。古代官員七十致仕為常制,詩人通過此詩贊揚陳通其不同于常人的“清苦”賢德,以及退休后安于本分、閑適自適的生活狀態,反映出時人對淡泊品格與安養晚年的推崇。
全詩圍繞陳通其致仕生活展開,前兩句突出其“清苦賢德”的獨特品格,中間四句描繪退休后教導兒孫、馴養龜鶴的閑適場景,尾句以“地仙”作結,高度概括其無病無憂的晚年。主旨在于褒揚清苦安分的品格與恬淡自適的生活態度。
古街再見文仙謫,茗葉池萍濡語青。不記銀河多少浪,尚沾數點鬢星星。
西樓美人不受呼,清箏一曲似羅敷。可無東廄五花馬,去博西樓一斛珠。
玉壺澆向死軀灰,生出葡萄藤蔓來。彼自多情偏泥客,圣徒牽共酒徒回。
城郭往來久,獨憐湖上居。素封千樹橘,白首一床書。山客秋分蜜,溪氓夜捕魚。橫金豈不貴,此樂復何如。
薰風初拂日,春雨乍收時。淺綠臨低岸,深紅壓小池。池邊紅綠應無數,誰似芙蓉罩煙霧。并蒂雙開色最新,連枝共結花如故。嬌羞畏試風前妝,婉轉難禁雨后狂。三五娟娟懸兔白,高低裊裊斗鴉黃。鴉黃兔白顏非一,含態含情百媚出。乍解江皋佩后珠,誰凌洛浦波間襪。使君帳底半愁人,詞客尊前微有神。五色榴花難與匹,雙開萏菡豈為鄰。鴛鴦晚向臨池浴,鳳皇朝引將雛曲。迎風巧調歌管清,當窗醉舞腰肢束。驚烏無意夜還啼,蝴蝶有情去復棲。近水似翻波目媚,遠山疑寫畫眉齊。千金難買芙蓉色,萬樹難栽桃李溪。自謂繁華長似昔,自謂恩情朝復夕。繡簾時見擁朝華,綺閣長應耐秋色。秋色春華如水流,莫學東鄰歲暮愁。花開月白人應賞,花嫩枝紅底事羞。世間何事堪匹美,名酒名花相對此。更有才華擅麗詞,今日佳人與才子。
小鳳雙吹紫玉簧,雪毛丹頂唱云章。碧桃開遍靈芝長,萬壑千峰露氣涼。
誰騎蒼鸞來,啄破苔花碧。經年不歸去,化作山頭石。
洲觜嶄嶄亂石排,濯風寒浪踏蒼苔。長江萬里從西北,瀉向幽人兩足來。無數江鷗似雪霜,暫來還去俯滄浪。幽人已自忘機久,卻恐窺魚意未忘。
漠漠秋清月,蕭蕭野岸風。寒蘆休揀盡,全樹上林東。
皇元正朔承千歲,天下車書共一家。一柱東南擎白日,五城西北護丹霞。寶刀雷煥蒼精杰,天馬郭家獅子花。收拾全吳還圣主,將軍須用李輕車。
人歌人笑上茶園,花淡花濃隔稻田。十日按行秋色里,畫圖才出武陵川。
愛晚亭前認舊家,寒霜初染夕陽斜。休誇嫩葉紅如火,九月人間尚有花。
自別南溪友,海云天際多。如何屢有約,不見一相過。野徑深紅葉,茅檐長翠蘿。詩篇空漫興,把酒共誰哦。
九重煙暖折槐芽,自是升平好物華。今日始知春氣味,長安虛過四年花。
晦老題名石尚新,故枝猶識宋時春。席陰未覺年年盛,摘實翻憐顆顆勻。風味僅隨秋白品,市聲空斗早紅塵。繡林延壽應無數,合是溪橋一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