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龍南知縣劉誠忠
平生特達劉公干,
老去棲遲唐子西。
三載情懷若膠漆,
一時蹤跡異云泥。
艤棹相逢鐵索灘,
沙頭風雨一樽寒。
別離幾度思君切,
倚遍重樓十二闌。
平生特達劉公干,
老去棲遲唐子西。
三載情懷若膠漆,
一時蹤跡異云泥。
艤棹相逢鐵索灘,
沙頭風雨一樽寒。
別離幾度思君切,
倚遍重樓十二闌。
您一生為人正直通達,如同建安劉楨(公干);我年老后漂泊失意,恰似宋代唐庚(子西)。三年間相交的情誼如膠似漆般深厚;如今各自的行蹤卻如云端與泥地般差異懸殊。曾在鐵索灘停船靠岸與你相逢;沙灘邊風雨中共飲,那杯酒也帶著寒意。分別后多次深切思念你;我獨自倚遍了多層樓閣的欄桿。
特達:正直通達,指人的品格高潔坦率。
劉公干:即劉楨(?-217),字公干,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以剛直著稱。
棲遲:漂泊失意,滯留不進的樣子。
唐子西:即唐庚(1070-1120),字子西,宋代詩人,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
膠漆:比喻情誼深厚,如膠似漆,難以分離。
云泥:云在天,泥在地,比喻雙方境遇差異極大。
艤棹(yǐ zhào):將船停靠岸邊。艤,停船靠岸;棹,船槳,代指船。
鐵索灘:具體地名,可能指有鐵索橫跨的河灘,此處為二人相逢之地。
一樽寒:一杯酒,因風雨而覺寒意,亦含別情凄冷之意。
重樓十二闌:多層樓閣的欄桿,形容多次倚靠,極言思念之深。
此詩為詩人寄贈龍南知縣劉誠忠之作。二人相交三載,情誼深厚如膠漆,但后因各自境遇變遷(“蹤跡異云泥”)而分離。詩中提及“艤棹相逢鐵索灘”,或為二人某次短暫相聚的回憶,后分別,詩人因思念深切而作此詩,傾訴別后牽掛。具體創作時間地點雖無明確記載,但可推知為二人分離后,詩人于孤寂中懷念友人時所作。
全詩以深情的筆觸回憶與劉誠忠三載深厚情誼,對比如今境遇差異,通過相逢場景的片段描寫與別后倚欄思念的細節,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懷念。用典自然,比喻貼切,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一首表達友情的佳作。
姑射仙人絕世姿,
亂山殘雪水邊籬。
袁豐但解傾城笑,
孤負寒香落酒卮。
繡衣蓋代公,
學力闖天造。
千篇發幽秘,
萬物困陵驁。
捃收盡隨和,
吾富無乃暴。
小試推敲手,
聊效桃李報。
蟠龍流水地,
臣仆喜追奔。
神嶺森如畫,
齋廬遠似村。
輿圖撫幽朔,
弓劍憶軒轅。
誰識茂陵樹,
猶存未報恩。
手挹龍頭蹽龍脊,
山聳螺鬟水澄碧。
酒酣一笑且掀髯,
春日融融浮霽色。
一杯甕頭春,持壽丹山客。
洗盞置客前,共坐林下石。
酒酣語益真,道合意自適。
東風吹醉眼,高興寄空碧。
人生天地閒,迅若駒過隙。
胡為就羈縛,惴惴從物役。
何如夢室中,一笑百憂釋。
棄置勿復道,旅懷陶茲夕。
軋軋籃輿出暝途,
鑄錢塢里驗青烏。
忽然月在千松頂,
影落瓊瑤滿地鋪。
腐肉城南久作塵,
忠魂十萬委黃巾。
每逢佳節榆中哭,
寒食哀聲更感人。
日西沈,寒又作。掠面斜風,欺負征袍薄。遠近村墟煙漠漠。宿鳥歸林,何事閒喧聒。
算歸期,無定著。臘盡春回,客意偏寥落。向老重教名利縛。雪月風花,白地成擔擱。
遇祖師,
不契玄機道愈疏。
靈知不是目前法,
目前無法可名模。
曉引禁城西,
凝笳怨不歸。
月消三讓魄,
劫盡六銖衣。
鞏樹寒無色,
嵩云慘欲霏。
濯龍門外路,
車馬更依依。
吾道危如一木支,誰憐雙足數還奇。呻吟轉側今何地,跋扈飛揚彼一時。同調相期金可斷,異方多難藥難知。留君小飲余先醉,為愛西泠七卷詩。
濯足空談萬里流,朝昏惟守戶庭幽。故鄉久別終思奮,好友頻來不帶愁。白發丹心千古意,黃花紫蟹一年秋。何時造爾能扶杖,不羨乘車馬少游。
別向巴丘去,歸從浙水來。
絕憐三益友,高臥九泉臺。
清會成陳跡,明時失茂才。
無因陪祖奠,風壑寄馀哀。
松陰坐久自生涼,
桐葉初飄秋興長。
但覺微吟驚地籟,
何如揮汗度羊腸。
繩河一雁,帶微云澹月,吹墮秋影。風約疏鐘,似喚我、同醉寺橋煙景。黃葉聲多,紅塵夢斷,中有檀欒徑。空明積水,詩愁浩蕩千頃。
乘興欲叩禪關,殘螢幾點,風寒星不定。清夜湖山,肯付與、詞客閑來消領?跨鶴天高,盟鷗緣淺,心事塘蒲冷。朔風狂嘯,滿林宿鳥都醒。
池館幽深帶薜蘿。跳珠鳴玉晚涼多。濕來鶯背一痕梭。潤回鳳尾幾重羅。
雙玉管,兩紅螺。瀟瀟聲里唱吳歌。廬陵生日勝東坡。為歌驟雨打新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