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儒
自少相從安樂窩,
冬無爐火奈伊何。
能將蟹眼湯吞盡,
不怕龍須席冷多。
身在提撕明似拭,
口當輸寫氣猶和。
寒宵得汝常安寢,
一任人嘲春夢婆。
自少相從安樂窩,
冬無爐火奈伊何。
能將蟹眼湯吞盡,
不怕龍須席冷多。
身在提撕明似拭,
口當輸寫氣猶和。
寒宵得汝常安寢,
一任人嘲春夢婆。
從小便相伴于安樂之居,冬日沒有爐火該如何待你?能將煮沸如蟹眼的熱湯飲盡,便不怕龍須草席的清冷。身處提醒教導中如擦拭般明澈,傾訴時氣息依然溫和。寒夜有你常能安睡,任他人嘲笑我如春夢婆。
安樂窩:指舒適安閑的居所,典出宋邵雍隱居處名,后泛指安逸生活之地。
蟹眼湯:水初沸時泛起如蟹眼般細泡的熱水,代指熱湯。
龍須席:用龍須草編織的涼席,此處強調冬日席子的清冷。
提撕:提醒、教導,《詩經》有“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此處指友人的勸誡。
輸寫:同“抒寫”,指傾訴、表達。
春夢婆:典出蘇軾詩“投梭每困東鄰女,換扇唯逢春夢婆”,代指被人嘲笑的對象。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為詩人與友人(“儒”)冬日共處時所作。通過寒夜無火、共飲熱湯、夜談安寢等細節,展現二人從少至長的深厚情誼及相互慰藉的生活狀態。
全詩以寒夜為背景,圍繞與友人相處的日常細節展開,通過清冷環境與溫暖陪伴的對比,突出友情的珍貴。語言平易卻情致深婉,于瑣事中見真情,體現平凡生活中的詩意。
夢里遇奇士,高樓酣且歌。
霸圖輕管樂,王道探丘軻。
大指如符券,微瑕互琢磨。
相知殊恨晚,所得不勝多。
勝算觀天定,精忠壓虜和。
真當起莘渭,何止復關河。
陣法參奇正,戎旃相蕩摩。
覺來空雨泣,壯志已蹉跎。
藉草沾衣露,沿溪掠面風。
桐凋無茂綠,蓮老有疏紅。
小彴欹危度,鄰園曲折通。
新秋得強健,一笑莫匆匆。
客從城中來,相視慘不悅。
引杯撫長劍,慨嘆胡未滅。
我亦為悲憤,共論到明發。
向來酣鬭時,人情愿少歇。
及今數十秋,復謂須歲月。
諸將爾何心,安坐望旄節。
楚人記草木,桂在椒蘭中。
我懷小山句,妙絕窮化工。
唐人作山水,亦以桂配松。
丹葩間綠葉,錦繡相疊重。
不知始何時,巖桂開秋風。
楚人所稱者,委棄等蒿蓬。
嗚呼各有時,士豈怨不逢。
我作桂堂詩,廣子云夢胸。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云壓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
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邢子襟靈舊絕塵,爾來句法更清新。
淡交喜得山棲友,杰作疑非火食人。
豈但仆奴看屈子,直須涂改到生民。
與君兩世交情厚,剩欲燈前對角巾。
江村一雨喜塵清,隱隱雷車意未平。
莽蒼郊原來暮色,颼飗林壑起秋聲。
書希簡古終難近,詩慕雄渾苦未成。
白首愈悲知我少,從今一技不須名。
追數交朋略散亡,臂孱足蹇固其常。
一年又見秋風至,孤夢潛隨夜漏長。
不辦誦書如倚相,頗能噉飯勝張蒼。
回看薄宦成何味,只借朝衫作戲場。
山村牧童遭虎噬,血肉俱盡余雙髻。
家人行哭覓遺骨,道路聞之俱掩涕。
州家督尉宿山中,已淬藥箭攢長弓。
明朝得虎徹檻阱,繅絲搗??歌年豐。
蒼煙屯不散,疋素橫郊原。
雨細不濕衣,著水始見痕。
躊躇意自佳,未遽掩衡門。
一一送歸鴉,楓林猶未昏。
念昔壽州歸,紹興初紀元。
闔門過百口,一身今獨存。
不死實有命,送老三家村。
躬耕幸得食,萬事不足論。
病臥虛齋一味慵,今年春事又成空。
籜龍奮迅風雷際,木筆凋零霧雨中。
平野草深黃犢健,斷溪水長畫船通。
小兒偶得官樓酒,鱟醢?干一醉同。
人之所甚患,饑渴與寒暑。
粗免則已矣,過計安用許。
自奉非其分,三彭將嫉汝。
寓形天壤間,大抵皆逆旅。
但能飽菜根,何地不可處。
堂堂七尺軀,切勿效兒女。
雨點滴我心,雨氣傷我魂。
但憂草廬破,敢思布被溫。
市壚酒如山,不濕老瓦盆。
天其遂吾心,窮死三家村。
粥罷重投枕,燈殘起讀書。
閉門常自得,作計更誰如。
箭茁白于玉,椶花長比魚。
盤餐有此味,勿怪食無余。
千里風塵季子裘,五湖煙浪志和舟。
燈殘復吐惱孤夢,雨落還收生旅愁。
城上霜笳入霄漢,煙中漁火耿汀洲。
牧之未極詩人趣,但謂能輕萬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