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過然去伏盡秋初皆不過數日作此自遣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云壓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
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云壓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
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熾熱的太陽威力難以被輕易摧毀,火紅的云像山一樣壓在房屋上。我只喜歡睡蘄州的竹席來貪眠,雖怕酒卻忍不住喝起了消暑的河朔杯。人們盼著能歇口氣,過了中午,上天似乎要停止降禍,秋天快要來了。仔細想想這殘余的暑熱還能有多少呢,我夜夜都觀察著北斗星斗柄的轉動。
赫日:紅日,熾熱的太陽。
崔嵬:高聳的樣子,這里形容火云厚重。
蘄州簟:蘄州產的竹席,蘄州以產優質竹席聞名。
河朔杯:指夏日解暑的酒。
息肩:比喻休息。
亭午:正午。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說以秋屬金,其色白,故稱素秋。
斗柄:北斗七星中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的總稱,隨著季節變化斗柄指向不同。
此詩創作于六月十七日大暑時節。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詩人在酷熱中難以忍受,寫下此詩自我排遣。當時社會環境或許并無特殊情況,但詩人身處炎熱之中,心境煩躁,盼望著暑熱盡快過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大暑酷熱中的感受和對秋天的期盼。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意象和生活場景描繪暑熱,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生動展現了古人在大暑時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知君是通隱,賞藻亦吾曹。節自披裘著,名因結襪高。一經元汝在,三管欲誰操。舊有南州榻,春風共濁醪。
華表歸來志慮空,可曾回眼向雞蟲。風標自合群仙使,胎孕難將百鳥同。立傍憲臺嚴候吏,聲聞江省濯清風。何時引子丹霄上,兩兩和鳴恊舜桐。
中秋虛度已年年,今歲中秋更索然。有女各因家事去,思親偏恨別時圓。桂階仰盼云中月,蘿壁猶粘雨后煙。舉酒消愁消不得,多愁愁不見嬋娟。
山居我欲避囂塵,尚覺門庭俗客頻。羨爾結茅當道左,一軒風月作閒人。
抱琴躑躅欲何之,舊調彈來不入時。我意勸渠焚卻好,人間豈復有鐘期。
高臺懸百尺,中夕殊未窮。北臨酸棗寺,西眺明光宮。城旁抵雙府,林里對相風。書題鹿盧榜,觀寫飛廉銅。窗開神女電,梁映美人虹。虞捐濫天寵,鄭瞀特懷忠。莊生垂翠釣,昭儀拒斗熊。馳輪有盈缺,人道亦污隆。還念西陵舞,非復鄴城中。
昨夜城南戰,三軍混殺聲。沉云天地結,積甲丘山平。厲血殷青草,銜傷接短兵。功成不愛死,豈獨為微名。
絕島寒林自掩關,深居從不為人閒。千株松柏清陰外,萬疊山河落照間。云欲收時空不礙,鶴曾棲處法仍還。書勞太傅思應劇,會借遐心到藥欄。
少日論文似馬遷,要將勛業勒燕然。青云無力追才彥,黃卷窮年對圣賢。老去肯為題柱客,時來懼作出山泉。東風昨夜吹芳草,又見西樓斗柄旋。
平時一飽每從人,自庇官曹等徼巡。且可放狂中酒圣,冷看得意詫錢神。
飄風振玄幕,若木零朱華。六龍匿西山,濛汜揚其波。翩翩市中子,于心太回邪。不見憔悴色,但聞慷慨歌。卑危誠未遠,禍亂豈在多。人人恤其私,安能尚顧他。已矣勿重陳,嗟予可奈何。
雨霽清流玉滿川,錦衣簇簇立沙邊。旋沽南石橋頭酒,聊送東風江上船。行色一枝春在柳,去程千里水連天。待看考績歸來日,細聽鶯聲奏管弦。
澤國今耆舊,于君見典刑。居鄉乘款段,生子得寧馨。綵服供春酌,銀章慰暮齡。誰知云霧里,忽失少微星。
金華山下空結庵,金華山人愛終南。未聞造父得朝十,卻道狙公能莫三。予苦揮塵上素服,爾何秣馬向黃龕。曲轅散木愿自保,漫為犧樽悲杞楠。
身世悠悠莫苦營,是他松柏只長青。寬于繭甕茨為舍,大似雞棲草作亭。蟲臂鼠肝元自定,龜毛兔角慣曾聽。臚傳天語君須記,第四科名合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