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 其二四七
四事供養敢辭勞,
自有摩尼價最高。
任君寶滿三千界,
性無利益漫豐豪。
四事供養敢辭勞,
自有摩尼價最高。
任君寶滿三千界,
性無利益漫豐豪。
對于四事供養(指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怎敢推辭辛勞,因為自己心中自有最珍貴的摩尼寶珠(喻指佛性)。任憑你擁有堆滿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若對本性沒有益處,也不過是徒有財富的富足罷了。
四事供養:佛教用語,指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信徒以此供養僧人。
摩尼:即摩尼寶珠,在佛教中象征佛性、智慧等。
三千界:即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對宇宙范圍的一種說法。
漫:徒然、白白地
《證道歌》通常是禪宗表達悟道心得的作品。此詩創作可能是作者在參禪悟道過程中,看到世人過于追求物質財富,而忽略內心精神修養,為了引導眾人重視內在佛性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精神追求高于物質財富,突出佛性的重要。其特點是用直白語言闡述佛理,在禪宗文學中,有助于傳播和弘揚禪宗思想。
水楓葉下,乍湖光清淺。涼生商素。西帝宸游羅翠蓋,擁出三千宮女。
絳采嬌春,鉛華掩晝,占斷鴛鴦浦。歌聲搖曳,浣沙人在何處。
別岸孤裊一枝,廣寒宮殿,冷落棲愁苦。雪艷冰肌羞淡泊,偷把胭脂勻注。
媚臉籠霞,芳心泣露,不肯為云雨。金波影里,為誰長恁凝佇。
水風輕,吹不皺。上下浮光,兩鏡光相就。
云錦搖香吹散酒。細聽清談,玉屑津津嗽。
明月前,斜陽后。竹露秋聲,拂拂寒生袖。
掇取湖山聊入手。紫閣黃扉,到了終須有。
帝城三五。燈光花市盈路。天街游處。此時方信,鳳闕都民,奢華豪富。
紗籠才過處。喝道轉身,一壁小來且住。見許多、才子艷質,攜手并肩低語。
東來西往誰家女。買玉梅爭戴,緩步香風度。北觀南顧。見畫燭影里,神仙無數。
引人魂似醉,不如趁早,步月歸去。這一雙情眼,怎生禁得,許多胡覷。
乾坤生古意,草木起秋聲。移人名利境,夢中驚。便尋靈寶,鳳髓與龜精。密報黃芽就,紫府門開,道情有個鶯鶯。
問歸含楚山青。臥影水天明。松庵誰笑話,見還嬰。鶴歸日落,聚散兩忘情。好笑人癡處,白頭青冢,世間猶說醒醒。
敗葉霜天曉。漸鼓吹、催行棹。
栽成桃李未開,便解銀章歸報。去取麒麟圖畫,要及年少。
勸公醉倒。別語怎向醒時道。
楚山千里暮云,正鎖離人情抱。
記取江州司馬,坐中最老。
夸說洪都,西滕王閣,北豫章臺。對雨簾半卷,江橫如舊,溝亭敧壓,梯上無媒。但有江山,更無豪杰,拔腳風塵外一杯。題千墨,須杜陵老手,太白天才。
力能筆走風雷。人道是閩鄉老萬回。把崇天普地,層胸蕩出,橫今豎古,信手拈來。使翰墨場,著伏波老,上馬猶堪矍鑠哉。今耄矣,獨莼鱸在夢,泉石縈懷。
霜月穿簾乍白,蘋風入坐偏涼。麾燈促席詫時光。桃花歌扇小,楊柳舞衫長。
別乘平分風月,詞人剩引觥觴。莫將幽恨攪剛腸。盡添金掌露,頻注玉猊香。
雙綠。淡勻拂。
兩臉春融光透玉。
起來卻怕東風觸。
本是一團香玉。
飛鸞臺上看未足。
貯向阿嬌金屋。
飄徑梅英雪未融。芳菲消息到,杏梢紅。
隔年歡事水西東。凝思久,不語坐書空。
回想夾城中。采山簫鼓沸,綺羅叢。
鈿輪珠網玉花驄。香陌上,誰與斗春風。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凈。何處飛來大明鏡。誰道斫卻桂,應更光輝,無遺照,瀉出山河倒影。
人猶苦馀熱,肺腑生塵,移我超然到三境。問姮娥、緣底事,乃有盈虧,煩玉斧、運風重整。
教夜夜、人世十分圓,待拚卻長年,醉了還醒。
露晞向晚,簾幕風輕,小院閑晝。翠逕鶯來,驚下亂紅鋪繡。
倚危墻,登高榭,海棠經雨胭脂透。算韶華,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
倦游燕、風光滿目,好景良辰,誰共攜手。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
憶高陽,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舊。這情懷,對東風、盡成消瘦。
金甃蟠龍尾,蓮開舞鳳頭。涼生宮殿不因秋。門外莫尋塵世,卷地江流。
霽色澄千里,潮聲帶兩洲。月華輕泛浪花浮。今夜蓬萊歸夢,十二瓊樓。
夾路傳呼杳杳,垂腰印綬累累。萬般榮貴出丹枝。遙知心樂處,椿畔桂當時。
酒到芳春偏弄色,輕黃泛滟鵝兒。大為行樂使堪書。醉來花下臥,便是習家池。
霜威凄緊,政悲風搖落,千山群木。十里清香方盛賞,巖桂嬌黃姹綠。
九畹衰叢,東籬落蕊,到此成粗俗。孤標高遠,淡然還媚幽獨。
憔悴詩老多情,問佳人底事,幽居空谷。日暮天寒垂翠袖,愁倚蕭蕭修竹。
林下神情,月邊風露,不向雕欄曲。殷勤惟有,篆煙留得馀馥。
靄靄停云覆短墻。
夭夭臨水自然芳。
猗猗無處著清香。
珍重驀山溪句好,
尊前頻舉不相忘。
濠梁夢蝶盡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