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廟
真人祠殿柏鄉邊,
下馬焚香我謁虔。
思漢民心今戴宋,
密祈興運早中天。
真人祠殿柏鄉邊,
下馬焚香我謁虔。
思漢民心今戴宋,
密祈興運早中天。
光武帝的祠廟在柏鄉旁邊,我下馬虔誠地焚香拜謁。思念漢朝百姓的心意如今就像百姓擁戴宋朝一樣,我暗自祈禱宋朝國運早日興盛。
真人:指光武帝劉秀。
祠殿:祭祀的殿堂。
柏鄉:地名。
謁虔:虔誠地拜謁。
戴宋:擁戴宋朝。
密祈:暗自祈禱。
興運:國運興盛。
中天:如日中天,指達到鼎盛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宋朝可能面臨著一些發展問題,詩人希望國家能像漢朝在光武帝時期走向興盛,于是借拜謁光武廟表達自己的祈愿。
這首詩主旨是期盼宋朝國運興盛。其特點是借古事抒今情,以簡潔質樸的語言表達深刻愿望。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長年穫稻時,人盡趨南畝。
束薪固圖售,求益敢屢拒。
念昔居田園,連林恣斤斧。
炊飲煮坡羹,徒聞亂風雨。
樹萱燦庭花,
風日當清晝。
衣以斑斕來,
持獻北堂壽。
杖策山隈亦水濱,
閒中未害飽經綸。
何曾寂寞嵌巖里,
慣著風流廊廟人。
資陽落拓賦閑居,萬感蒼茫夕照余。
不信才華仇福命,敢因科第薄詩書。
滄桑今古殘棋局,睥睨乾坤一草廬。
烈士壯懷頻起舞,《陰符》讀罷夜窗虛。
封姨何苦,把天邊一縷,彩云吹散。誰道紅絲能系住,贏得清愁無限。偕老難期,定情空賦,眉未齊鴻案。芳魂歸去,滿天飛絮撩亂。
遙想青鳥西游,招尋舊侶,人在瑤池畔。二十三年塵夢醒,又許這回重見。碧奈花開,黃梁飯熟,暗里星霜換。神傷荀令,放歌釵為敲斷。
翡翠隨潮月,
琉璃共佛燈。
沉香聞遠遠,
珠樹間層層。
塔頂丹霄近,光函宜日中。
成平愿地久,熙皞似山崇。
不識曇云法,先知寰海同。
回舟何怪速,心急盻潮風。
天意已如此,蒼生可奈何。
迅雷非節后,急雪入春多。
江上方營壘,閩中未止戈。
誰歟司閽者,失計扼關河。
點染煙濃柳色新。小桃紅映水,日初勻。
露收芳徑草鋪茵。凝情久,風淡起輕塵。
梁燕已爭春。折花閑伴酒,試濡唇。
流鶯何處語聲頻。闌干曲,蜂蝶更隨人。
陣鴻驚處。一網沈江渚。落葉亂風和細雨。撥棹不如歸去。
蘆花輕泛微瀾。蓬窗獨自清閑。一覺游仙好夢,任它竹冷松寒。
寸寸魂消細馬車,長安何處遠天遮。
抱殘荊璞難成器,燒斷蠻香未去邪。
九野霜催延壽菊,一生人笑殿春花。
無端學得屠龍技,散盡千金誤歲華。
家山封樹夢新樊,鞠旅懷歸未忍言。
細柳朱旗看白日,長镵青史度黃昏。
蜀山楚水愁予室,菉竹寒松誓自存。
未滅匈奴司馬病,知無桑土及兒孫。
子少閭單自爾憐,庭過閫外路三千。
洞簫作頌吹新月,烽火緘書寄舊年。
薄雪勿悲黃草興,幃燈姑讀白華篇。
同云若散桃花水,已望春耕到甫田。
今宵初見月,最喜獨分明。
宿鳥從驚起,浮云莫遣生。
疏篁翻砌影,寒雁落溪聲。
脈脈西堂下,懷人百感生。
兒童不知憂,度日長戲劇。
忽傳山中訊,欣喜沾柿栗。
為物雖甚微,貴是家所植。
何當攜爾曹,繞樹親尋摘。
乍黃昏庭院,驟雨初過,銀浦暮云暝。撩起閑情緒,開簾拜,一彎斜過虛徑。
曲闌倚穩。逗眉痕、如許離恨。顰雙蛾、悄向花間立,夜涼怯衣冷。
怎奈愁心難問。又無端照我,憔悴鸞鏡。骨壓絲兒瘦,帶圍減、怕消三五圓景。
碧天路永。盼那時、盈滿重正。此際黯消疑,扶上秋千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