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解纜用秀才甫韻寄杜藏用 其二
長年三光占嶰筒,笑語天回西北風。
高城遂隔不足道,只憶齊山幽桂叢。
長年三光占嶰筒,笑語天回西北風。
高城遂隔不足道,只憶齊山幽桂叢。
長期以嶰筒觀測日、月、星三光,笑談間天氣已轉為西北風。高大城郭雖被遠隔不足掛齒,心中只記掛齊山那片幽靜的桂樹叢。
長年:長期,長久。
三光:指日、月、星,傳統天文概念。
嶰(xiè)筒:傳說為黃帝樂官伶倫取嶰谷之竹所制的十二律管,此處代指觀測天文或節氣的工具。
高城:高大的城郭,代指旅途中經過或遠離的繁華之地。
齊山:具體所指待考,或為詩人曾游賞的幽靜之地。
幽桂叢:幽靜的桂樹叢,象征雅致的自然景致。
此詩為詩人于清溪解纜(啟程)時,依秀才甫的韻腳所作,寄贈友人杜藏用。創作背景或為旅途之中,詩人由觀測天文、談論天氣的日常場景,轉而觸發對舊日游歷之地(齊山)的懷念,借此詩傳遞思緒。
全詩以旅途片段起筆,由天文觀測、天氣變化過渡到對城郭的淡泊,最終聚焦于對齊山桂叢的懷念,情感真摯自然。語言平實而意象鮮明,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致的細膩感知與對友人傾訴的坦誠。
蒼蒼竹林寺,
杳杳種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新妝宜面下朱樓,
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
蜻蜓飛上玉搔頭。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關山征戍遠,
閨閣別離難。
苦戰應憔悴,
寒衣不要寬。
筑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
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美人卷珠簾,
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
不知心恨誰?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去歲曾經此縣城,
縣民無口不冤聲。
今來縣宰加朱紱,
便是生靈血染成。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