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重九日送何德彰回部馬上口占
離觴擲下馬頭回,猶有殘醺映老腮。
門向夕陽多半掩,菊當佳節已全開。
送人每怕搜詩句,排悶應難費酒杯。
明歲今朝我何處,不堪搔首一興哀。
離觴擲下馬頭回,猶有殘醺映老腮。
門向夕陽多半掩,菊當佳節已全開。
送人每怕搜詩句,排悶應難費酒杯。
明歲今朝我何處,不堪搔首一興哀。
喝完離別的酒,翻身上馬又回頭望,殘余的酒意還映在我衰老的臉頰上。門戶朝著夕陽多半已掩上,菊花在重陽佳節已全部綻放。送友人時最怕搜腸刮肚寫詩句,排解愁悶靠酒杯也難以奏效。明年的今天我會在哪里呢?不忍撓頭,心頭涌起一陣哀傷。
離觴:離別的酒宴,代指餞行酒。
殘醺:殘余的酒意。醺,酒醉。
搜詩句:指構思、創作詩句。
排悶:排解煩悶。
搔首:用手撓頭,形容發愁、有所思的樣子。
此詩為重陽節(重九日)作者于通州送友人何德彰回部時即興所作。重陽節本是團聚賞菊的節日,卻逢友人離別,作者觸景生情,在馬上口占此詩,抒發離別的復雜心緒。
全詩緊扣‘重九日送別’主題,通過節令景物與個人感受的結合,展現了離別之愁與人生漂泊的無奈。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是一首情景交融的送別佳作。
為農為圃縣城東,
絕勝儒家一畝宮。
自笑老來仍好事,
隔年先問濟南紅。
長憶江南春色好,杏花天氣清明。紅窗睡醒聽流鶯。滿庭芳草碧,拂檻柳梢青。
傷情羞睹雙雙燕,飛來庭院深深。隔墻風送賣花聲。阮郎歸未得,誰與訴衷情。
聲出五音表,彈超十指中。
鳥啼花落處,曲罷對春風。
北墅花連屋,東園菊繞莊。病長陪客坐,老不厭人狂。鵝鴨雙陂雨,楂梨小樹霜。他年倘相遇,里邑定名方。
多水少塵埃,經年不掃苔。竹繁頻洗菜,松老別求栽。雪竇看碑入,云窗曬帖開。徐文與張羽,乘月想能來。
秋氣入郊墟,新涼似雨余。囊收試驗藥,稿集著成書。酒熟知愁減,花開覺病除。何曾廢錢買,山果及溪魚。
解佩酬琴價,將書當酒貲。竹樓聽雪夜,梅屋看花時。女嫁為農婦,兒從作圃師。鄰翁無奈俗,招飲豈能辭。
舊物嗟孤劍,春風別五陵。未衰先遣妾,已靜更疏僧。往事真騎虎,中年得縱鷹。兩溪千頃月,談坐不須燈。
由來種瓜地,隨處即青門。習俗羞營利,甘貧恥受恩。掛蓑秋樹濕,濯足晚溪渾。欲訪齠年友,漂零只自存。
回汀兼復渚,迢遞入漁邦。有港皆通楫,無山不到窗。疏煙春隴犢,深雪夜籬厖。過客停舟問,而翁恐姓龐。
卑濕重湖地,連朝雨未停。
山涵千態綠,水漲一痕青。
宿霧籠沙岸,浮煙幔遠汀。
小齋無個事,閒自試《茶經》。
岧峣徑路杳難分,猿鳥哀呼日半曛。莫謂洞門今咫尺,不知猶隔幾重云。
桃花流水自潺湲,曉起尋君日暮還。不是漁郎迷去路,斷無蹤跡在人間。
方召桓桓軼盛周,壯游抵掌遍諸侯。
南飛烏鵲爭依樹,東去蛟龍欲順流。
謀國裴公勤遠略,庇人白傳展長裘。
投戈喜見升平日,蝦菜煙波一舸收。
扁舟東海去,
文獻啟臺灣。
詩禮傳荒服,
番黎拜杏壇。
使君剖竹繼先賢,四十于今又六年。
每恨無從考遺事,但憑亭檻覽山川。
以磊落才,而注蟲魚,猶然譏之。況須如猬磔,縮居幕下,興同驥渴,屈作經師。
車廄三間,兔園半冊,求我童蒙稏角兒。真奇事,似販茶商婦,出塞文姬。
墨應盾鼻能為。乃夏楚終朝手自持。更灌嬰城下,三年烽火,彭郎山后,一片旌旗。
月黑燈青,樽空夢破,想見書堂兀坐時。歸來鬢,惹小蠻忙問,雪到如斯。
已對丹墀眼尚生,金莖曉露逼人清。非關董相三篇切,自是重華四目明。勇似風摧山岳勢,罷如雷卷海波聲。曾叨應奉宮門外,老去空驚歲籥更。
馬革包尸誓此生,豈知今日塞塵清。強隨舉子論兵要,直為君王下詔明。老將猶能賈馀勇,少年未分怯先聲。元戎十乘他時事,莫厭邊亭夜報更。
漠漠春云晚自生,廣寒宮里未為清。花深曲水潺湲出,柳暗長廊朧?明。月近頻移鳷鵲影,庭空自樂鳥烏聲。此時欲寄王摩詰,字字煩君子細更。
集英春殿唱諸生,日轉觚棱曉色清。近侍皆分金帶赤,內人爭看雪衣明。罷朝詔賜群公坐,合殿歡傳萬歲聲。我老倦隨宮漏永,江南歸去聽鼉更。
望見星巖淚已潸,
稽呵有吏認愁顏。
端州太守曾相識,
一字包羞許過關。
黃檗棒頭曾不顧,
高安拳下錯商量。
從茲遍界生荊棘,
佛法初無一寸長。
茱萸灣下路,送送故鄉人。
載酒聽黃鳥,浮舟過綠蘋。
玄成經笥學,司馬使軺臣。
共向長安去,承恩紫禁春。
自從獻策至懸車,
此地經過四紀馀。
白首還家成底事,
空慚人迓老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