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凱亭寫意十二冊 其十二 云巖鳧影
昔陶仙會化飛鳧
今見君容畫更殊
羨殺峭巖蒼翠里
有人閒對自跏趺
昔陶仙會化飛鳧
今見君容畫更殊
羨殺峭巖蒼翠里
有人閒對自跏趺
從前陶姓仙人曾變化為飛翔的野鴨,如今見到您的畫作更顯獨特不一般。令人羨慕那陡峭山巖的蒼翠之間,有閑人相對自適地結跏趺坐。
陶仙:傳說中能化身為飛鳧的仙人,典出《后漢書·方術傳》中王喬化鳧的典故(王喬為葉縣令時,常乘雙鳧入朝,后網得雙鳧為其木履),此處借指具有仙術的人。
殊:獨特,不同尋常。
跏趺(jiā fū):佛教徒的坐法,即雙足交疊而坐,俗稱“盤腿坐”,多為修行或靜思時的姿態。
此詩為題畫詩,具體創作時間未詳。當為作者觀凱亭所繪《寫意十二冊》中“云巖鳧影”一圖時所作,借神話典故與畫面描寫,抒發對畫作藝術與畫境的感受。
全詩通過引用“陶仙化鳧”典故,將神話傳說與現實畫作結合,既贊凱亭畫作之妙(“畫更殊”),又慕畫中“云巖鳧影”所呈現的清幽閑適之境。語言簡練,意境超脫,是題畫詩中融景、情、典于一體的佳作。
無月無燈寒食夜,
夜深猶立暗花前。
忽因時節驚年幾,
四十如今欠一年。
天高風裊裊,鄉思繞關河。
寥落歸山夢,殷勤采蕨歌。
病添心寂寞,愁入鬢蹉跎。
晚樹蟬鳴少,秋階日上多。
長閑羨云鶴,久別愧煙蘿。
其奈丹墀上,君恩未報何。
涼風木槿籬,暮雨槐花枝。
并起新秋思,為得故人詩。
避地鳥擇木,升朝魚在池。
城中與山下,喧靜暗相思。
自知氣發每因情,
情在何由氣得平。
若問病根深與淺,
此身應與病齊生。
往歲曾為西邑吏,慣從駱口到南秦。
三時云冷多飛雪,仍賴愁猿寒不叫,若聞猿叫更愁人。
秋月高懸空碧外,仙郎靜玩禁闈間。
歲中唯有今宵好,遙聞獨醉還惆悵,不見金波照玉山。
年來白發兩三莖,
憶別君時髭未生。
惆悵料君應滿鬢,
當初是我十年兄。
露濕墻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陰。憐君獨臥無言語,唯我知君此夜心。
不明不暗朧朧月,不暖不寒慢慢風。獨臥空床好天氣,平明閑事到心中。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
一宵光景潛相憶,今朝共語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詩。
拙詩在壁無人愛,
鳥污苔侵文字殘。
唯有多情元侍御,
繡衣不惜拂塵看。
夜淚暗銷明月幌,
春腸遙斷牡丹庭。
人間此病治無藥,
唯有楞伽四卷經。
入君旅夢來千里,
閉我幽魂欲二年。
莫忘平生行坐處,
后堂階下竹叢前。
衰容常晚櫛,秋鏡偶新磨。
一與清光對,方知白發多。
鬢毛從幻化,心地付頭陀。
任意渾成雪,其如似夢何。
抱枕無言語,
空房獨悄然。
誰知盡日臥,
非病亦非眠。
蜀茶寄到但驚新,
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
況是春深酒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