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江鄭堂募梓圖四首 其二
撒手千金事太癡,
先生幸值太平時。
儀徵不作笥河死,
抱璞空山何所之。
撒手千金事太癡,
先生幸值太平時。
儀徵不作笥河死,
抱璞空山何所之。
輕易舍棄千金之事太過癡傻,先生有幸生逢太平盛世。若儀征不再有笥河先生(朱筠)那樣的伯樂,空山中懷抱玉璞的賢者又能去往何處?
撒手:輕易放棄。
太癡:過于癡傻。
太平時:太平盛世。
儀徵:今江蘇儀征,清代學術重鎮。
笥河:指朱筠(1729-1781),清代學者、藏書家,號笥河,曾大力獎掖后進。
抱璞:典出“卞和獻玉”,比喻懷才不遇者堅守高潔。
何所之:去哪里,何往。
此詩為清代學者題詠江藩(號鄭堂)《募梓圖》組詩之一。江藩為刊刻學術著作(如《漢學師承記》)四處募捐,詩人借此圖感慨:雖處太平盛世,若缺乏朱筠(笥河)般提攜后進的伯樂,學者懷才亦難展。
全詩以“癡”起筆,引出對江鄭堂募捐之舉的理解;后借“笥河”典故,點明伯樂對人才的重要性,最終以“抱璞空山”的詰問,道盡賢者無遇的無奈,于平淡中見深沉。
鄞江秋晚忽成春,
況有臺星作主人。
去去高攜古刀尺,
二千年運續芳塵。
有書有史聊遮眼,
半瓦半茅還是家。
莫道幽人無受用,
銅瓶遍插木犀花。
念奴歌曲賀琵琶,
天寶遺民認不差。
父老若狂知有意,
自欣凝碧屬唐家。
正苦薰風,早清芬細浥。黃昏后、覓枝尋葉。
翩翻萼影,引惹動、閑庭蛺蝶。摘來綴、寶髻瑤釵。盈盈暗添笑靨。
花神有意,巧批了風流牒。新浴罷、晚妝寧帖。
斜簪綠鬢,恰宜襯、芙蓉頰。伴鶼鶼、枕上粉脂融浹。眾香國,魂夢貼。
名賢遺構倚江關,落日風煙幾創顏。
賜燭舊曾懸紫禁,謫居閒自老青山。
朝云一片豐湖斷,華表千秋白鶴還。
剩有高臺供伏臘,依依攜手共躋攀。
鸚鵡伴人愁。情緒牽人不自由。正是落花寒食夜,南樓。半鏡隨郎葬杜郵。
斂笑慢回頭。韓壽香焦亦任偷。此際別人應未覺,風流。眼意心期卒未休。
閑畫兩鴛鴦。院宇秋明日日長。蜀紙麝煤沾筆興,茶香。懶對菱花暈曉妝。
怯見上空床。半夜潛身入洞房。光景旋銷惆悵在,凄涼。風月應知暗斷腸。
我笑無為子,
游山學古人。
康廬不能住,
騎馬入紅塵。
拍岸洪濤跨半空,空中七十四垂虹。
人騎鰲背千層浪,衣卷潮頭萬里風。
襟帶幾邦山海會,梯航終日島夷通。
端明善政綿金石,詞翰風流兩絕工。
楚歌四面天茫茫,數行泣掩重瞳光。君王豈特萬人敵,淮陰自將十萬當。
東城僅存廿八騎,猶能斬將夸身強。大澤掀泥走辟易,神騅難踏波汪洋。
泗上亭長逼兄弟,烏江亭長須君王。江東雖小尚足王,一語氣已吞蕭張。
曷不用之作舟楫,漢兵后至無帆檣。貨寶婦女委棄盡,縱不富貴宜還鄉。
胡為刎頸贈故舊,實乃自暴非天亡。至今遺廟向江涘,塵土滿目春風涼。
階前舞草何旖旎,貞魂不屑為鴛鴦。思將白鐵鑄項伯,舁而跽之兩戺旁。
男兒失節美人死,寘令相對知慚惶。惜哉亭長計不售,姓名鄉里遺子長。
八千子弟無一返,孤兒泣血心慨慷。鐘離昧存季布在,呼使將此恢咸陽。
事功不成死未晚,仆者復起誠難量。鴻門一誤烏江再,杜默何緣涕泗滂。
兩年風雨為民愁,
那得偷閒物外游。
誰謂秋鴻留爪甲,
吳儂一稔展眉頭。
與子十年別,文章今老蒼。
所心在宗國,到眼有滄桑。
握槊情猶昨,填詞興更狂。
春江歌哭地,誰為問行藏。
山緣何事也窮空,
百里岡巒化作童。
莫道吾廬無認處,
行人遠遠見雙楓。
莫話蔣陵陳跡,
青松翠碧躋攀。
此別再游何日,
夢魂長繞湖山。
夢到瀛洲夜,
覺來江上秋。
一身投絕域,
千古吊窮愁。
五羊城下十洲通,樓閣宵涵蜃氣空。
百越女牛星拱北,三門笳鼓水歸東。
戈船潮暗琵琶月,珠寺沙香茉莉風。
回首可憐偏霸地,漁鐙幾點浸鮫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