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峰蘇文忠公祠
名賢遺構倚江關,落日風煙幾創顏。
賜燭舊曾懸紫禁,謫居閒自老青山。
朝云一片豐湖斷,華表千秋白鶴還。
剩有高臺供伏臘,依依攜手共躋攀。
名賢遺構倚江關,落日風煙幾創顏。
賜燭舊曾懸紫禁,謫居閒自老青山。
朝云一片豐湖斷,華表千秋白鶴還。
剩有高臺供伏臘,依依攜手共躋攀。
著名賢人的遺跡倚靠在江邊關隘之處,在落日與風煙中歷經滄桑,面貌已改。當年曾蒙恩賜蠟燭在皇宮中,如今被貶謫在此悠閑地在青山中老去。朝云如一片云彩消散在豐湖之上,就像傳說中千年后化鶴歸來的仙人。只剩下這高臺可供祭祀,我們滿懷留戀地攜手攀登。
遺構:遺留的建筑。
江關:江邊關隘。
創顏:指經歷滄桑而改變的面貌。
賜燭:蘇軾曾蒙皇帝恩賜蠟燭,在宮廷任職。紫禁:指皇宮。
謫居:被貶謫居住。
朝云:蘇軾侍妾王朝云,隨蘇軾謫居惠州,后病逝葬于惠州豐湖。
華表千秋白鶴還:用丁令威化鶴歸鄉的典故,此處寓意蘇軾雖逝去但精神長存。
伏臘: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泛指祭祀。
躋攀:攀登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游覽白鶴峰蘇文忠公祠之時。蘇軾被貶惠州后,在此留下諸多事跡,后人建祠紀念。詩人面對賢祠遺跡,有感于蘇軾的生平經歷和歷史變遷,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蘇文忠公祠為切入點,通過描繪祠的景象和回顧蘇軾的生平,展現了蘇軾命運的起伏。詩歌情感深沉,藝術手法運用得當,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表達了后人對蘇軾的懷念與敬仰。
驄馬來自渥洼水,夾鏡懸睛竹披耳。一朝天子賜近臣,人馬輝光照閭里。南畿門外太平堤,駿尾蕭稍日夕馳。春衣五色綵云麗,秋斧一片寒冰輝。有時乘向長安市,九陌人人行且避。嘶風驕噴玉花高,弄影晴翻碧蹄碎。除書昨日來烏府,明朝又上西江路。六月清霜向日飛,一瓢甘雨隨車布。使君年才三十馀,瑯瑯聲價高璠玙。澄清久攬范滂轡,諫議曾傳張湛書。羨君此行宜及早,西江黎庶須君好。祖筵撾鼓送行旌,一鞭曉出都門道。都門草色青如蔥,馬行蹴踏搖玲瓏。驄兮本是麒麟匹,歸來應置天閑中。
山情屼屼來無已,陡見棱層又此巖。怪石亂垂愁割面,濕云低度欲蒸衫。如麟墮地空凝想,有竹當樓且免芟。多少好峰藏不住,時穿片影入叢杉。
兩翁仕不至丞郎,名節能流百世芳。窮巷號為通德里,舊書藏在善和坊。古楹日敝加丹刻,老柏年深益黛蒼。太守懷賢崇教化,鄉先生盍祭于鄉。俱事重華著直聲,百年藏藁未流行。世評諫疏如劉向,公讀遺書感樂生。里有襄陽耆舊傳,史無齊魯大臣名。孤孫白首荒家學,甘作滕民負耒耕。
朝來秋色高,西山有爽氣。開軒遠相望,自得靜中意。那知宋玉悲,肯灑楊朱淚。逍遙天地間,俯仰可無愧。
海角飄零。嘆漢苑秦宮,墜露飛螢。夢回天上,金屋銀屏。歌吹競舉青冥。問當時遺譜,有絕藝、鼓瑟湘靈。促哀彈,似林鶯嚦嚦,山溜泠泠。梨園太平樂府,醉幾度春風,鬢變星星。舞破中原,塵飛滄海,風雪萬里龍庭。寫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對一窗涼月,燈火青熒。
巳詫齊東謫,能堪蜀道行。自甘窮塞竄,爭柰倚閭情。劍閣云中棧,蓬婆雪外城。大江秋見底,待爾濯長纓。
避俗龐公隱鹿門,鹿城靜亦絕塵喧。釣緣水北菰蒲渚,窗俯江南桑柘村。書蠹字殘翻汗簡,石魚銘古刻洼尊。地偏舟楫稀來往,獨有煙潮到岸痕。
南渡君臣建業偏,不堪喬木黯風煙。豈知白馬興王后,又到紅羊換劫年。三輔黃圖空郡國,六朝王氣渺山川。白頭開府歸來日,應覽遺蹤一愴然。
憑欄落照俯江天,睥睨詩翁翰墨傳。試為江山重著語,筆端桃李恰爭妍。
季孟假神糾眾族,子陽木偶修邊幅。天水將軍益州牧,始皆應漢如伯叔。誤疑一姓不再興,妄比天下十逐鹿。鼎非吳魏強分三,國異楚齊俱畢六。帝王有真人非敵,英雄覺悟天永祿。何須苦恨符高言,且欲終違王命錄。秦尉時殊莫漫希,井蛙世并應齊伏。未能旗鼓更相當,自合低頭姑陸陸。豈知四海萬民同,度外終難二子獨。那許丸泥塞故關,已聞聚米成新谷。西域奔亡少子束,既得隴焉復望蜀。八克天威誰敢觸,一紀虛名數果促。地下相逢休痛哭,西伯西帝空慚恧。洞胸何似子銜玉,相倚相矜徒自毒。
遠山新黛色,雨后紫煙濃。識得蒼涼意,風中第幾重?
騷人歲杪到君家,土物蕭疏一餅茶。相國傳呼扶下馬,將軍忙指買來車。琉璃鐘里葡萄酒,琥珀瓶中杷欖花。萬里遐方獲此樂,不妨終老在天涯。
想望東西陌,共掩林中扉。誰言儒道異,□善理同歸。昨款精舍游,步經園徑微。高垣夏木繞,綠陰生晝扉。振錫還山去,空壁掛禪衣。何意幽棲侶,佳會亦相違。離合兩俱安,去來寧有依。梵空自足遣,了此人我機。
金莖分露與黃花,銀漢非煙作瑞霞。萬國元良當誕節,重輪日月正光華。祖堯父舜真千載,禹子湯孫更一家。清曉壽觴天上至,蟠桃如甕棗如瓜。
近來宣府息烽埃,臺吉求生款鎮臺。笑引雙椎胡女拜,傳呼萬帳令公來。艾年佩鵲寧非早,薇省垂魚不待推。報與江南春信道,題詩寄處隴梅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