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畫贊 其一
維摩無病自灼灸,
不二門開休闖首。
文殊贊嘆辜負人,
不如趙州放笤帚。
維摩無病自灼灸,
不二門開休闖首。
文殊贊嘆辜負人,
不如趙州放笤帚。
維摩詰本無病痛卻自施艾灸,不二法門既已開啟何須爭先闖入門首。文殊菩薩的贊嘆反而辜負了真諦,倒不如趙州和尚放下掃帚般自然無執。
維摩:指維摩詰,佛教中智慧卓越的在家菩薩,《維摩詰經》記載其以“默然”示不二法門。
灼灸:燒灼艾灸,古代治療方式,此處或喻刻意修行。
不二門:佛教術語,指超越對立、無分別的終極境界,《維摩詰經》中維摩詰以沉默體現此境。
文殊:文殊菩薩,象征智慧,與維摩詰有經典問答。
趙州:趙州從諗禪師,禪宗高僧,其公案多強調“當下”與“放下”,如“吃茶去”“庭前柏樹子”等。
笤帚:掃帚,趙州或有“放下笤帚”的典故,喻放下執著、自然而行。
此詩或作于宋代禪宗興盛時期,文人與禪僧交游頻繁,常通過題贊形式闡釋禪理。詩中融合《維摩詰經》典故與趙州禪風,反映宋代禪宗“呵佛罵祖”“直指人心”的思想傾向,強調超越形式、回歸本真的悟境。
全詩借維摩詰、文殊、趙州等禪宗人物典故,否定刻意修行與形式化贊嘆,推崇自然放下的禪悟。語言簡潔機鋒,用典貼切,是宋代禪意詩歌的典型代表,體現禪宗“不立文字,見性成佛”的核心思想。
桂枝博得鳳棲枝,
歡覲家僮舞翠微。
僧向瀑泉聲里賀,
騷雅近來頹喪甚,
送君傍覺有光輝。
主人寂寞客屯邅,
愁絕終南滿案前。
乞取中庭藤五尺,
為君高?扣青天。
高門寒沼水連云,鷺識朱衣傍主人。
地肺半邊晴帶雪,從此幾遷為計相,蓬萊三刻奏東巡。
葛洪卷與江淹賦,名動天邊傲石居。
兩蜀詞人多載后,同君諱卻馬相如。
紅蠟香煙撲畫楹,
梅花落盡庾樓清。
光輝圓魄銜山冷,
微黃喜兆莊周夢,
六赤重新擲印成。
蹇驢秋斃瘞荒田,
忍把敲吟舊竹鞭。
三尺焦桐背殘月,
如畫海門支肘望,
阿誰家賣釣魚船。
毛褐斜肩背負經,
曉思吟入竇山青。
峰前野水橫官道,
踏著秋天三四星。
入云晴?茯苓還,
日暮逢迎木石間。
看待詩人無別物,
半潭秋水一房山。
竹引山泉玉甃池,
栽蓮莫怪藕生絲。
如何不似麻衣客,
坐對秋風待一枝。
不羨王公與貴人,
唯將云鶴自相親。
閑來石上觀流水,
欲洗禪衣未有塵。
吾家舊物賈生傳,
入內遙分錫杖泉。
鶴去帝移宮女散,
更堪嗚咽過樓前。
瘦纏金鎖惹朱樓,
一別巫山樹幾秋。
寒想蜀門清露滴,
啼過三聲應有淚,
畫堂深不徹王侯。
鶴鳴山下去,滿篋荷瑤琨。
放馬荒田草,看碑古寺門。
漸寒沙上雨,欲暝水邊村。
莫忘分襟處,梅花撲酒尊。
寓居無不在天涯,莫恨秦關道路賒。
繚繞城邊山是蜀,
何處一聲金磬發,古松南畔有僧家。
松門一徑微,苔滑往來稀。
半夜聞鐘后,渾身帶雪歸。
問寒僧接杖,辨語犬銜衣。
又是安禪去,呼童閉竹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