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那山紀游
陰那寶剎早春歸,
曲曲溪邊入翠微。
朱閣疑從天際見,
鳴泉誰道壁間飛。
云移遠岫峰遙碧,
林引疏鐘韻拂徽。
過客欲聞無上偈,
攜筇獨叩老禪扉。
陰那寶剎早春歸,
曲曲溪邊入翠微。
朱閣疑從天際見,
鳴泉誰道壁間飛。
云移遠岫峰遙碧,
林引疏鐘韻拂徽。
過客欲聞無上偈,
攜筇獨叩老禪扉。
早春時節(jié)回到陰那山的古寺,沿著曲折的溪流行走進入青翠山巒。紅色樓閣仿佛從天際顯現(xiàn),鳴響的泉水誰說不是從巖壁間飛瀉?云氣飄移,遠處峰巒透出幽碧;林間傳來稀疏鐘聲,余韻輕拂如琴弦。路過的行人想聽聞高深佛理,拄著竹杖獨自叩響老禪的門扉。
寶剎:指佛教寺廟,此處指陰那山的佛寺;
翠微:青翠的山色,代指青山;
岫(xiù):山峰;
疏鐘:稀疏的鐘聲;
拂徽:拂過琴徽(琴上指示音節(jié)的標識),此處形容鐘聲清越如琴音;
無上偈(jì):佛教中最高深的偈語(佛經(jīng)中的唱詞);
筇(qióng):竹杖;
禪扉:禪院的門。
此詩為作者早春游覽粵東名山陰那山時所作。陰那山自古為佛教勝地,詩中記錄了作者沿溪探寺、尋幽訪禪的過程,反映了清代文人寄情山水、親近佛禪的文化風尚。
全詩以紀游為線,描繪陰那山早春的清幽之景,將自然之美與禪意融合,既展現(xiàn)了山林勝境的靈秀,又流露出對禪理的向往,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紀游佳作。
平生所歷最崎嵚,不覺周南歲月深。
拙宦元無金潤屋,悼亡新有雪盈簪。
凄凄德曜齊眉案,草草黔婁覆首衾。
曾忝郡民漸教化,眼看雙旐一沾襟。
憶昔浮江更涉淮,早秋天氣最佳哉。
塞垣榆落蟬初少,澤國蘆疎鴈已來。
風露入懷詩筆健,關(guān)山滿目笛聲哀。
南州九月猶??绤,縱有清樽底處開。
屋邊廢地稍平治,裝點風光要自怡。
愛敬古梅如宿士,護持新筍似嬰兒。
花窠易買姑添價,亭子難營且筑基。
老矣四科無入處,旋鉏小圃學樊遲。
棄置而今成禿翁,君恩量給太倉紅。
著鞭縱落諸公后,揮麈猶堪一世雄。
花月三千篇絕唱,海天九萬里剛風。
胸中本自無冰炭,況讀君詩益掃空。
晚唐才調(diào)晉風期,一片胸襟頗涉奇。
每過鄰家因貰酒,偶添別墅為贏碁。
議郎秩淺無超拜,令尹官清有去思。
種得花成身不見,江邊父老至今悲。
短發(fā)蕭蕭老日侵,遺編未敢廢研尋。
薰蕕理欲迷通義,袞斧忠邪害恕心。
篤信圣賢常事左,稍知治亂每憂深。
人生有腹當盛酒,誰遣吾儕著古今。
咄咄人皆怪老夫,奈何此客去難呼。
招溫處士為羅否,待穆先生設(shè)醴無。
我有青芻堪秣馬,君言白發(fā)久占烏。
人生蟬冕腰金印,未抵斑衣膝下娛。
道散斯文體尚浮,韓曾力與化工侔。
山瞻泰華巖巖聳,河出昆侖混混流。
長慶從官銷不得,熙寧丞相挽難留。
滄州奏疏潮州表,猶被人拈作話頭。
憶昨紛紛眾喙鳴,怪君噤齘久無聲。
得非家客留廷尉,或是閨人沮仲卿。
白璧微瑕終古在,黃金橫帶霎時榮。
從來公議無情甚,莫遣蒙齋獨擅名。
一夢孝皇初,凄然四紀余。
國人莫知我,天下孰宗予。
散地雖無柄,名山盡有書。
烏虖傳萬世,猶足矯玄虛。
一生忠孝發(fā)于詩,不為桃根與柳枝。
棗本流傳容有偽,箋家穿鑿苦求奇。
偶全要領(lǐng)慙輕典,虛嘔心肝悔少時。
澤畔累臣搔白首,孤吟不敢累親知。
已病猶蔬素,西歸不復疑。
飛鳧逾嶺遠,別鶴返鄉(xiāng)遲。
箴史傳賢女,巾褠付侍姬。
白頭潘令在,應(yīng)有悼亡詩。
同牓飛騰盡,君初拜小侯。
地寒推易去,天遠借難留。
新垅家山畔,生祠嶺海頭。
歷官如杜老,白首止參謀。
不謂斯人夭,堂堂在目中。
曾參黃面老,肯戀黑頭公。
性理天淵徹,榮華露電空。
獨余章奏在,圣主記遺忠。
自小即相依,天涯影伴飛。
共燈抄細字,分俸贖寒衣。
已痛身長訣,猶疑客未歸。
素幃惟幼女,斷續(xù)哭聲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