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粵中遺跡畫 其四 紹武君臣冢
龍蛇枯骨亂蒿蓬
草草危朝一局終
落日啼鵑春夢短
流花橋畔吊東風
龍蛇枯骨亂蒿蓬
草草危朝一局終
落日啼鵑春夢短
流花橋畔吊東風
龍蛇般的枯骨散落在亂蓬蒿中,倉促建立的危亡朝廷如棋局般終結。夕陽下杜鵑啼鳴,短暫的春夢般的政權轉瞬即逝,在流花橋邊,憑吊那逝去的東風。
龍蛇枯骨:喻指戰死的紹武君臣遺骸,龍蛇形容骨骼交錯之態。
草草危朝:指1646年南明紹武政權,僅存40天即被清軍攻滅,政權建立倉促、命運危急。
落日啼鵑:化用杜鵑啼血典故(傳說杜鵑啼至血出),象征政權覆滅的哀痛。
流花橋:廣州古跡,位于今越秀區,為詩中憑吊地點。
吊東風:東風代指逝去的時光或政權,含追思、哀悼之意。
紹武政權為南明諸王在清軍南下時于廣州倉促建立(1646年),僅存月余即覆滅。詩人題詠此遺跡畫,當是借古跡追思這段短命歷史,暗含對南明諸政權相繼敗亡的悲嘆。
詩以遺跡荒涼之景起筆,直陳紹武政權‘一局終’的悲劇結局,后以‘春夢短’‘吊東風’深化興亡之嘆,語言簡練而意蘊深沉,是詠史懷古詩中借景抒懷的典型之作。
鸞鳳配,鶯燕約,感蕭娘肯憐才貌。除琴劍又別無珍共寶,只一片至誠心要也不要?
恨殺毛錐久不靈,特分二輩到禪扃。難書八萬四千偈,只寫波羅一卷經。
重賦嚴刑作禍胎,豈知由此亂離媒。家傳揖讓亦難濟,況是身從傾篡來。
慷慨千年事,低回一寸心。行吟白日晚,悵望碧云深。曠志思超世,虛懷不滿襟。濟時吾豈敢,卷里較陶陰。
崇元館主在齊梁,乃有元之吳郡張。相望八百四十載,我居鶴臺如故鄉。
江氣行云暮,忽失巴陵樹。一夕洞庭波,都向篷上注。
槎牙詩骨,想生來無分,史闈經幄。呵護九關多虎豹,誰道去天一握。奏賦兩都,聞韶三月,雁遠書難托。一寒如許,蟾枝莫倚高擢。空使滿壑風煙,半村雪月,孤負梅花約。渺渺愁予初度也,山冱同云垂幕。鶴帳何如,牛衣無恙,麥隴占優渥。不如歸去,檐花深夜春酌。
朱弦無分奏彤庭,濁酒猶堪話獨醒。歷落雄心懸老驥,蹉跎愁鬢擲流螢。江頭地遠滕王閣,湖上天開孺子亭。縱是河東能邂逅,千秋能似太玄經。
亭尤逢夜竹,不識自知音。朦朧望明月,終得拂青塵。
團團芳桂樹,隱隱巖之幽。敷坐翳其陰,酌彼飛泉流。絲桐懷友人,寫我心離憂。
驚風動地起,游客望山行。若待佳辰去,應無好事名。
看到繁枝處處開,韶光駘蕩錦成堆。春歸滄海剛三月,骨醉東風又一回。花氣連云收暮雨,濤聲催晝送輕雷。道人摩眼空吟望,無復當年側艷才。
初見煌煌秀兩岐,俄驚落硙雪霏霏。可煩都尉熱承汗,絕勝臨淄貧易衣。尚有清才對風月,未妨便腹貯書詩。知君貨殖誇長袖,滿糴千箱待一饑。
靈鷲峰寒碧玉堆,紅塵斷處小軒開。忘言更覺諸緣盡,只有桃花點翠苔。
徙倚當清晝,花陰漸轉西。小詩妨實學,野性愜幽棲。排闥迎山色,移床避燕泥。無邊風物好,隨意入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