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雜詩 其二
玻璃五色照開廳,
湖艇仍標紫洞名。
欲向西新橋洞去,
另呼杉板過橋行。
玻璃五色照開廳,
湖艇仍標紫洞名。
欲向西新橋洞去,
另呼杉板過橋行。
五彩的湖水如玻璃般明亮,映照在開闊的廳室前,湖中的小艇依舊打著紫洞艇的名號。若想要前往西新橋的橋洞,還得另外叫一艘杉木板船過橋才能過去。
玻璃:形容湖水像玻璃一樣明亮、清澈。
紫洞名:紫洞艇是一種游船的名稱。
杉板:用杉木做成的小船。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資料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作者應是在游覽惠州西湖時有感而發。惠州西湖景色優美,吸引眾多文人墨客前往,詩人在游覽過程中,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惠州西湖的游覽場景,突出了西湖的特色景觀和游覽方式。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生動鮮活地展現了西湖的生活畫面,在描繪地方風情的詩詞中有一定的價值,讓后人能了解當時西湖的游覽風貌。
好是三春景,都在百花軒。美人眠不成夢,早已繡簾掀。分付海棠睡足,檢點牡丹開未,桃李寂無言。葉露聯珠絡,枝月墜金盆。
樹鈴索,高障檻,補籬藩。丁寧鶯燕蜂蝶,上下莫爭翻。遙想韶光九十,只恐花飛一片,瘦減玉顏溫。不憚銀瓶冷,汲井沃芳根。
依依又向謝公樓,未盡歡娛是倡酬。孺子知交多大守,少陵賓客老諸侯。
吟開紫翠雙天闕,臥治神明一太丘。莫笑白華貧處子,無營偏作稻粱謀。
惠陽招手復韶陽,愛客風流兩郡長。才向右軍觀筆陣,又從仲舉拂書床。
冰弦日奏清炎服,玉璽天褒首瘴鄉。自是重華苗裔好,九成臺畔易循良。
簡書重沐兩朝恩,此日雄名八座尊。
擁傳初歸稱大老,捧觴頻祝到曾孫。
那堪白發隨黃口,還有青山對綠樽。
蠟屐不愁無濟勝,賜回靈壽杖猶存。
秋在臺城路。聽吳娘、小樓低唱,蕭蕭暮雨。
畫里簾波丁字水,每憶垂楊一樹。逐落葉、隨風飄舞,南北東西行萬里,對河山、漂泊猶如故。誰耐寫、別人處。
能詩司馬吾家住,記泥墻釵痕墨沈,昔年曾獲。
不道河樓留雪爪,又惹寶鴻相訴。邀笛奏、王郎新譜。
我或前身據床客,踏荒煙、曾表桓公墓。歷寒食、又三度。
清節中季春,姑洗通滯塞。
玉輅扶淥池,臨川蕩苛慝。
背郭幽棲只數椽,安心調息引流年。
午檐花動鳥窺戶,春渚艇橫風滿川。
物妙每于閒處得,時情都向懶中捐。
懷賢更有千秋興,細和陶詩復自箋。
八九頑童一草廬,
土朱勤點七言書。
晚聽學長吹樵笛,
國子先生殆不如。
依依話別短長亭,曲唱陽關不忍聽。
倚馬贈行思折柳,躊躇未放柳條青。
江山風景南都最,君到南都興自豪。
飽覽石城名勝跡,云巒煙樹任揮毫。
隔江商女倚窗紗,慣抱琶琵唱酒家。
他日秦淮河畔立,勸君莫聽后庭花。
松竹冰霜共此貞,一生真不負魁名。
橫枝籠月影偏好,老干放花香更清。
驛使寄人情始雅,鼎羹需實味方成。
尋香幸際晴明日,莫踏漫天夜雪行。
長空飛渡影漫漫,五夜哀號曉夢殘。
整陣凄清同鋏鼓,書天嘹亮葉笙彈。
風回煙渚催砧急,霜冷汀洲唳月寒。
惟囑莫教樓畔過,有人聞爾惹心酸。
席門誰復顧寒儒,深愧頻迂長者車。更為穆生時設醴,應憐馮子食無魚。
諸生久被弦歌化,盛禮誰將簡冊書。從此邑人蒙勸獎,定知容駟有高閭。
少年經業富三馀,肯羨相如駟馬車。要向青云開羽翼,豈辭黃卷注蟲魚。
平生頗負連鰲手,老大猶隨薦鶚書。此去果符叢桂兆,敢求椽筆揭吾閭。
嚴江秋色碧于空,嚴陵祠堂江水東。
山云不斷欲作雨,巖樹半欹常背風。
行人度嶺忽高下,返照入壁時青紅。
棹歌互逐漁歌起,相送樓船上峽中。
玄房秋雨更瀟森,滴滴隨風直到心。
感慨于時竟何補,酒杯在我不論深。
兩賢謦欬猶如昨,千古人心只是今。
琴遇知音須一奏,敢言天下少知音。
俸錢分得玉壺冰,堂搆城南力未勝。筑有伯夷為太守,居非仲子在于陵。
燕銜鶯粟香泥結,萱樹蘭房黛色凝。五柳三槐春未已,使君膏澤到云仍。
東樵未得遂幽居,南郭依然作敝廬。仲舉肯先看孺子,文翁知最愛相如。
頻將金錯資開徑,待化丹砂潤著書。裴冕林塘應更卜,主人情甚浣花漁。
蓮襯凌波步,筍浴影娥東。晚妝脂粉猶膩,雪潔弄春溶。恰似玉盤拈指,莫是金環脫腕,寶鏡逐華容。好個明珠顆,落在掌窩中。
可人意,拿不住,握還空。騎鯨便欲深取,恐觸臥驪龍。奈玉春纖凍也,那壁團圓何處,有影卻無蹤。不上廣寒殿,便入水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