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聲
長空飛渡影漫漫,五夜哀號曉夢殘。
整陣凄清同鋏鼓,書天嘹亮葉笙彈。
風回煙渚催砧急,霜冷汀洲唳月寒。
惟囑莫教樓畔過,有人聞爾惹心酸。
長空飛渡影漫漫,五夜哀號曉夢殘。
整陣凄清同鋏鼓,書天嘹亮葉笙彈。
風回煙渚催砧急,霜冷汀洲唳月寒。
惟囑莫教樓畔過,有人聞爾惹心酸。
大雁在遼闊天空飛過,身影模糊。五更時哀傷鳴叫,將人的美夢打斷。雁群整齊飛行,那凄清叫聲如鋏鼓。排成字形的雁陣叫聲嘹亮,似笙在彈奏。風在煙霧籠罩的小洲回轉,催促著搗衣聲加急;寒霜使汀洲寒冷,雁在月下悲啼。只囑咐大雁不要從樓邊飛過,有人聽到叫聲會心酸。
漫漫:形容大雁飛行時身影模糊的樣子。
五夜:即五更,指天將亮時。
鋏鼓:鋏是一種類似劍的兵器,鋏鼓形容雁聲如鋏敲擊鼓面般。
書天:指大雁排成字形飛行在天空。
砧:搗衣石,這里代指搗衣聲。
汀洲: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情感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心境低落、孤獨之時,或許是漂泊在外,借雁聲抒發思鄉、孤寂之情。
這首詩以雁聲為主題,通過對雁聲及周圍環境的描寫,抒發哀傷之情。其藝術特色鮮明,比喻生動,意境營造出色,在詠物詩中有一定特色。
空行萬里塞,不見六花飛。
今日傳清唱,端來點客衣。
度關迷馬色,拂樹散春暉。
不減山陰興,從軍中夜歸。
解組歸來歲月侵,應無塵土上華簪。
猶聞別鶴山中怨,忽送冥鴻日外沉。
洧水于今寒露起,漢臺依舊白云深。
與君曾論平生事,不覺臨觴淚滿襟。
舍南舍北柳陰陰,竟日啼鶯不自禁。
羈旅可憐還擇木,間關似欲向知音。
鴂??無事催芳草,燕雀相喧守舊林。
幽獨閉門驚歲晚,固煩求友慰愁心。
月缺雪殘云亂飛,千燈相照續長輝。
寒欺短夜禁杯酒,春入東風試舞衣。
老惜佳辰經歲得,醉驚陳跡出門非。
漁陽鼓節尤悲壯,知我新從萬里飛。
文書滿眼紛紛里,忽覺滄波起荻洲。
紅日不知華省暮,扁舟如下洞庭秋。
林泉傲物非無約,軒冕拘人此未休。
與拂素塵尋絕景,羨君瀟灑特遲留。
高閣遙依日月光,蒼苔重疉紫微芳。
蟬聲已覺迎秋急,云物還驚過午涼。
獨往山林非復昔,夢為魚鳥不能忘。
芝泥封詔雞棲樹,半落宮槐滿地黃。
昔年聞子虛,上國重相如。
老厭諸侯客,晚陪東觀書。
弦歌魯儒習,風俗楚人余。
感激青云氣,功名亦未疏。
五云迎曉禁廬開,不及華衣曳老萊。
寶藏發函金作界,仙醪傳羽玉為臺。
己逢天上非常景,更約人間第一材。
白首廟堂終乞去,明年此會定應來。
詔書初捧下西廂,重棘連催暮鑰忙。
綠繡珥貂留帝詔,紫衣鋪案拜宸香。
卷如驟雨收聲急,筆似飛泉落勢長。
十五年前出門下,最榮今日預東堂。
昔年今日從宸游,彩仗紛紛已御樓。
半夜眾星來紫極,一春萬火縱丹丘。
玉欄曾侍看山久,翠醁仍酣賜醴優。
錦帳宵寒薰易歇,夢魂直欲到天頭。
孤壘敞新觀,層軒臨暮霞。
分明魚意樂,徙倚客愁賖。
遠近見百里,高低有萬家。
春風甚不遠,更種滿城花。
四十賓興七十歸,清風遠與古人稀。
未如彭祖猶為天,頗似桐鄉得所依。
何路可能奔遠日,此生無復待烏衣。
故尋庭樹丁寧誨,東望吳門涕自揮。
玉符初解自逍遙,暫駕安車近九霄。
無限高名齊少室,不言休績在三朝。
好披云氅呼遼鶴,忽把仙巾換漢貂。
御苑清明開特燕,莫辭仙醴勸金蕉。
上府愛才天下聞,兩君素出將軍門。
欲正大冶慰民望,豫排寒風作春溫。
不煩束缊資游說,聊復游賢報國恩。
自笑野人臥窮巷,負暄方擬獻天閽。
麞猿未省京華見,畫筆新傳思入神。
綠野春深將戯子,空山月午掛吟身。
只應有夢須懷土,卻為無機不避人。
我愛林泉舊時景,常來此處暫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