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封泰山樂章 豫和六首 其六
享帝享親,維孝維圣。
緝熙懿德,敷揚成命。
華夷志同,笙鏞禮盛。
明靈降止,感此誠敬。
享帝享親,維孝維圣。
緝熙懿德,敷揚成命。
華夷志同,笙鏞禮盛。
明靈降止,感此誠敬。
祭祀天帝和祖先,既盡孝道又顯圣明。發揚美好的品德,傳播既定的政令。華夏與夷狄心意相同,奏樂行禮場面盛大。神明降臨,感受這誠摯的敬意。
享:祭祀。
緝熙:光明,引申為發揚光大。
懿德:美德。
敷揚:傳布宣揚。
成命:既定的天命。
華夷:華夏與夷狄,泛指天下。
笙鏞:泛指樂器。
明靈:神明。
此詩創作于唐朝封禪泰山之時。封禪是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是國家的重大禮儀活動。當時國家繁榮,統治者通過封禪來彰顯功績、祈求國泰民安,此詩用于祭祀儀式,表達對天地、祖先的尊崇。
這首詩主旨是用于封禪祭祀,突出了祭祀的莊嚴和對神明的虔誠。其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祭祀文化和禮儀制度。
二千年前公案,今朝重為提撕。
同住大光明藏,無修無證無為,腦后依前欠一槌。
離亭人散,折不了、柳絲垂綠。盡桃花、飛盡故枝,緣終難續。
雁影更沈湘岸月,鹍弦誰奏燕臺筑。只空山、剩得老青蓑,掘黃獨。
汗青照,文山福。紫芝采,商山祿。但荒草侵階,脩藤覆屋。
井底血函空鄭重,知音誰與挑鐙讀。問杜鵑、何日血啼乾,商陸熟。
大府夜下帖,吏人晨到鄉。紛紛帶鋸鑿,閭里咸驚惶。
不知吏何忽,聲云官取樟。東村老翁家,禍將及蕭墻。
置酒款吏語,但求吏致詳。往時溪壑間,林木頗郁蒼。
不少百年物,最下千尺強。老干飽霜雪,夕陰生夏涼。
其上巢鸛鶴,其下蔭牛羊。比年官盡取,一一殘斧斨。
慘澹風云變,彌望沙土荒。此木得不伐,因緣屋側藏。
非敢與吏抗,崩壓愁棟梁。吏去無空手,饋乏金錯囊。
然眉急暫緩,剜肉心用傷。方今世清晏,萬里波不揚。
艟?備巡哨,歲修自有常。何以竭山谷,購求動千章。
嚴令禁盜斫,寸板勞周防。邱山萬牛力,日令田功妨。
官得亦有限,吏兇不可當。不見東海頭,風雨臥艅艎。
愛爾篇章好,臨風見古人。
詎無千載目,日益故鄉貧。
白發慚滫厚,青鐙拭蠹頻。
嗟余亦寥落,執手倍傷神。
片石飛來入品題,
曲欄池上爾偏宜。
老懷易得生歡喜,
冷面相看又賦詩。
南峰臨煙霞,勝與石屋雙。
不知珊瑚枝,何意親僧窗。
垂垂十年別,洞口今再逢。
我鬢已辭玄,心猶思吸江。
天柱峰前又一區,
已聞松菊漸荒蕪。
近來更草歸田賦,
敢以無功戀左符。
早潮晚汐打城門,玉漏聲催銅鼓喧。百貨均輸成劇邑,五方風氣異中原。舵舟輿轎山川險,帕首靴刀府帥尊。今古茫茫共誰語,越王臺下正黃昏。
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越人羞。黃巢毒竟流天下,陶侃軍難進石頭。鋌鹿偶然完首尾,爛羊多賴得公侯。欃槍掃盡紅羊換,從此當朝息內憂。
際海邊疆萬里開,臣佗大長信奇才。平蠻看豎擎天柱,朝漢同登浴日臺。南極星辰原北拱,東流海水竟西回。喁喁鶼鰈波濤阻,獨有聯翩天馬來。
慷慨爭揮壯士戈,洗兵竟欲挽天河。苦煩父老通邛笮,難禁奸民教尉佗。襖廟火焚氛更惡,鮫人珠盡淚猶多。紛紛和戰都非策,聚鐵雖堅奈錯何!
戰臺祠廟巋然存,雙闕嵯峨聳虎門。誰似伏波饒將略?猶聞蹈海報君恩。要荒又議珠崖棄,霸業彌思纛屋尊。最是凋零蘇武節,無人海外賦《招魂》。
木棉花落絮飛初,歌舞岡前夜雨馀。閣道鸞聲都寂莫,市樓蜃氣亦空虛。騎羊漫詡仙人鶴,驅鱷難除海大魚。獨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護畫樓居。
絲絲小雨桃花病,鸚哥說道清明近。
醉也成慵,吟還添悶。檀香羅薄春寒剩。
倚樓望斷飛奴信,東風影里文君鬢。
淚濕琴絲,枕寒香印。歸時留作相思證。
蘭若凝禪寂,柴門鎮日關。
定中惟見水,身外忽忘山。
神理雖自悟,太虛寧可顏。
了然清凈義,不在語言間。
驀地相逢乍。三五團圓夜。幾回解帶又沉吟,怕。怕。怕。衣上香濃,口邊朱損,有人驚詫。
好把紅茵藉。更取青鬟卸。為伊相?不能休,罷。罷。罷。索性回身,恣他憐惜,柳嬌花姹。
白日在天上,明兩以作離。人君發天德,普照亦如之。浮云纖末生,倏見昏陰滋。玄象有混辟,懷歌盛明時。
牛性不司夜,犬力不任耕。鉛難鑄作劍,杙豈勝為楹。致用茍越分,懷羞堪拊膺。驅駑駕遠道,縱葦濟滄瀛。所憂在顛溺,旦夕為怔怔。奈何相逢者,猶懷欣羨情。
人生宇宙內,苦被日月驅。賢豪凜英聲,際時步亨衢。談笑生風云,咳唾落明珠。馀光照海宇,惠澤沾寰區。有如縱壑鯨,豈比涸轍魚。朝侍未央殿,夜宿承明廬。煌煌炳勛業,瑣瑣誰能如。
楚趙昔從約,糾力抗秦師。遴選才智士,便給如風飛。毛生本無聞,翩然請囊錐。鄙哉平原君,胡乃昧先知。從行亦碌碌,側目空睢盱。侃侃數語間,兩國定深期。從來豪杰士,未遇識者誰。
超然臺后更凌虛,萬里投荒意自如。
南海風煙消瘴癘,西方公據佩環琚。
奇才莫返金蓮炬,春夢長酣載酒廬。
一代興亡關出處,傷心當日逐臣書。
晉士讎阮籍眼,
唐人觀李邕眉。
任汝得吾皮骨,
惟吾不汝瑕疵。
嶪岌嶄巖太白峰,高名千古獨稱雄。放懷擬向山頭立,宇宙都歸一望中。
太白峰前三十里,古松夾道奏竽笙。清輝秀色交相映,未羨山陰道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