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趙之美留別韻 其二
長短亭中送別時,問君東去復何依。
今宵明月三人共,來日紅塵一騎飛。
傾蓋莫嫌相見晚,斷弦惟恨賞音稀。
天涯盡道還家好,笑我雖歸似不歸。
長短亭中送別時,問君東去復何依。
今宵明月三人共,來日紅塵一騎飛。
傾蓋莫嫌相見晚,斷弦惟恨賞音稀。
天涯盡道還家好,笑我雖歸似不歸。
在那長短亭中送別你的時候,我問你向東而去又能依靠什么。今晚明月之下我們三人一同相伴,未來你將在紅塵中策馬飛馳。不要嫌我們初次相逢太晚,只遺憾知音太少。人人都說回到家鄉好,可好笑的是我雖能回去卻感覺像沒回去一樣。
長短亭:古時設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常用作送別之地。
傾蓋:途中相遇,停車交談,車蓋往一起傾斜,形容初次相逢。
斷弦:琴瑟的弦斷了,比喻失去知音。
賞音:知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送別友人時所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一種人們為生計、理想奔波的狀態,詩人自身也可能有漂泊之感,所以在送別友人時發出諸多感慨。
這首詩主旨圍繞送別友人展開,表達了離別之情和人生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細膩,意象運用得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送別時的常見情感與思考。
長樂倉皇壯士死,天下心悲漢皇喜。漢皇何喜民何悲,歡歌乃在深宮里。
呂公息女老堇毒,滅火禍胎真禍水。內蛇氣焰兇灼天,龍鼎彭亨思染指。
庭中健者韓將軍,與噲等伍心尚恥。生存肯作呂氏臣,俯窺產祿狐豚耳。
鐘室幸為兒女詐,梁王菹醢東都市。良弓走狗去幾盡,炎祚傾危竟何恃。
發蒙振落真易與,天下大勢可知矣。長陵魂魄如有知,當時何為斬壯士。
三年讀禮輟慈闈,還逐鹓鸞舊伴飛。雙闕制頒綸綍命,五陵士望斗山歸。
青云接武天應近,絳帳傳經愿不違。留取從行清獻鶴,他年堪繡上羅衣。
璽書榮捧別詞林,祖帳臨岐思不任。原委早承明道派,之無幼契樂天心。
官居執法飛霜遠,人喜從游立雪深。密勿廟廊應有待,壯年誰許脫朝簪。
踏青云,遙指綠陰村。
斜裊金鞭晴試馬,高燒銀燭夜開樽。
芳草滯王孫。
晚涼樹樹落晴嵐,滿郭山光海氣含。草履葛衫葵葉扇,為尋荔子過城南。
半熟含青市百枚,名園高樹曲城隈。山翁嗚咽言情事,曾見黃巢劫火灰。
廈瓤細核竹絲籠,摘得釵頭顆幾叢。誰與端明摹拓本,一編添譜海東紅。
紅羅仙子下瑤臺,齋館春風席上回。便與赤嵌書地產,此行端為荔支來。
啞啞水關烏白頸,一葉隨波舞漁艇。臨風喝問神揚揚,賈客書生本平等。
聞說看山例無稅,振衣起舞私自幸。只有羈愁稅亦佳,關吏搖頭偏不肯。
未到夔巫雙鬢斑,一重灘是一重關。蒲帆椎牛望白帝,瓜皮畏虎穿烏蠻。
誰始抽厘餉軍府,今日江淮念雷祖。閩粵海關多漏厄,梁益一隅亦何補。
榷鹽分卡紛如麻,青山缺處皆官衙。今年八輩入孫水,蠟蟲利厚人無嘩。
蜀民好義自天性,但令涓滴歸公家。君不見綠衣奴子面如玉,胡琴當關彈啄木。
后房糊槅剪春羅,東浦花雕香出屋。燒蘭翠釜駝峰熟,貂錦壁衣宵度曲。
豈知憂亂杜陵翁,瑟縮津頭肌起粟。離愁滿載下吳天,端然自向南云哭。
剡曲故廬歸未得,暫從地主借茅茨。
桃花春水夢不到,菰菜秋風心自知。
彊健猶穿幾兩屐,榮華正似一絇絲。
此心炯炯無人會,煙雨蒼茫獨立時。
層臺爽氣豁雙眸,遠望滄溟萬頃收。
赤霧銜將紅日暮,銀濤拍破碧云秋。
鯤鵬飛擊三千水,島嶼平堆十二樓。
極目神州渺無際,東南形勝此間浮。
山勢東南盡,河流西北斜。旋風高折樹,烈日下蒸沙。
斥土無螢火,炎天有柳花。田淤香稻葉,水冷細芹芽。
虎跡連荒車,駝鳴急暮笳。孤城開四術,板屋列千家。
烽接臨洮塞,星沖北望槎。青酥三接酒,紫雪九烝茶。
馬市雕題譯,浮屠馴象車。佛曾分舍利,龍亦載袈裟。
禮視和親重,裝如報聘奢。降王收部曲,堠騎射亭鴉。
四姓歸都護,三邊付押衙。秦兵方嚄唶,齊客正咨嗟。
倚劍崆峒外,垂綸瀚海涯。壯心愁歲晚,秋色上蒹葭。
賁禺高士逸且豪,少小懷寄佩寶刀。
張眸直瞰四海外,壯志常欲揚風濤。
空群婹裊千金彥,萬里霜蹄俱踏遍。
紫氣每從蹀躞生,遙望吳門懸匹練。
馳策京華不記年,五陵題遍盡驚筵。
何人不羨荊卿壯,何處不誇劇孟賢。
君今倦游翻欲息,歸向鵬山戢羽翊。
風度蕭疏雅不群,胸吐靈文眾辟易。
孤標高誼迥相聞,麗藻飛傳絢五云。
悠悠未識荊州面,戀戀神交詫見君。
神交戀戀相致慕,跧伏丘樊隔煙霧。
令君見我當解頤,我若逢君美無度。
英雄意氣在忘形,見或不如不見情。
君不見古人尚友先哲神孚契,又不見刎頸論心世所輕。
與君定交托毫素,報以巴言通情愫。
千載詞盟日月懸,金蘭臭味聯新故。
秧針刺水麥鋒齊,
漠漠平沙白鷺飛。
盡道春光已歸去,
清香猶有野薔薇。
下九初三月半奩,晚妝無力費春纖。
泥人鏡檻尋都遍,幾日蘭膏色漸淹。
到處垂鬟憐委墜,時新覆額助端嚴。
龍紋玉夾稱名異,愿向閒情賦里添。
琮琤寒玉。清調隨秋竹。舊時慣弄求鳳曲。莫把朝飛輕續。
一彈明月輕紗。再彈夜雨梨花。莫使高山流水,三分攙入琵琶。
生生別是鐘情者,梅鶴家庭不染塵。
疏影暗香成絕調,高山流水卜幽鄰。
月明亭外長聞淚,雪積林中為寫真。
底事后人爭附驥,要知涇渭總分津。
早覺人間萬事非,便尋幽遠凈征衣。每嗟老境難辭老,政使歸時未得歸。物外無思皆妙道,塵中有患更危機。羨君行李翩然去,瓊闕從茲兩子微。
見說當年夢甚真,公今高步挹清塵。經傳桐柏兼三洞,名在明廷接萬神。馬過越山資浩氣,花飛剡水正殘春。白云二友皆仙士,晤語多應一笑頻。
永徽往跡留清池,老苔半頃函玻璃。野色凄凄映江綠,墨氣馥馥浮云姿。
池上有廟繪古像,我來展拜魂神爽。當年臣節懔冰霜,猶覺丹心走魑魍。
卻憶文皇顧命時,佳兒佳婦卿扶持。先帝胡為作此語,無乃早見恩乖離。
當時才人正入侍,何不及芟鸚鵡翅。可憐禍水起波瀾,撲殺此獠方快意。
嗟公此心勁如鐵,臣軀可捐節不折。潭州去國幾千里,孤憤飛作炎天雪。
行步偶來湘浦口,濡筆徑展錐沙手。至今池上風雨夕,仿佛蛟龍夜深走。
千秋事往如云煙,卻想臨池燕集年。狂歌歡詠亦偶爾,長安不見應潸然。
神龍御天唐再造,洗日咸池寧足道。孤臣曲突竟何為,零落豐碑臥秋草。
誤國李許名誰馨,精氣蟠郁池為靈。我欲從公乞筆札,寫詩上續《離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