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雪霽
湖光雪初霽,林壑靄新晴。瘦鶴梅邊影,疏松澗底聲。尋僧到野寺,看竹過山楹。此景真清絕,殊深流覽情。
曾踏孤山雪,言探處士梅。今從圖里見,似向宅邊開。枝濯光逾凈,花明香暗來。云間雙白鶴,何處卻飛回。
湖光雪初霽,林壑靄新晴。瘦鶴梅邊影,疏松澗底聲。尋僧到野寺,看竹過山楹。此景真清絕,殊深流覽情。
曾踏孤山雪,言探處士梅。今從圖里見,似向宅邊開。枝濯光逾凈,花明香暗來。云間雙白鶴,何處卻飛回。
湖面上雪剛剛停,波光粼粼,山林溝壑間云霧在新晴的天空下繚繞。瘦鶴的影子映在梅花旁,稀疏的松樹在山澗底發出聲響。我去野寺尋訪僧人,穿過山間的樓閣去看竹子。這景色真是清幽至極,讓我游覽的興致大增。我曾經踏過孤山的雪,說是去探尋處士種的梅花。如今從畫里看到,好像就在處士住宅旁開放。梅枝經雪洗滌愈發潔凈,花朵明艷,暗香襲來。云間有兩只白鶴,不知從何處飛回。
霽:雨雪停止,天放晴。
靄:云霧。
處士:指林逋,北宋著名隱逸詩人,隱居孤山,種梅養鶴。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孤山是林逋隱居之地,林逋以梅妻鶴子聞名。詩人可能是看到孤山雪景圖,回憶起自己曾經踏雪訪梅的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相對穩定,文人雅士喜愛游覽山水、欣賞自然美景,追求精神上的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孤山雪景和梅花,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隱逸生活的向往,在文學上豐富了描繪孤山景色的詩詞作品。
開亭當險絕,疑有百神扶。
江靜群鷗集,天空一鶚孤。
落英紅錦碎,狂絮白氈鋪。
試問江南信,歸帆至自吳。
發為煙嵐禿,愁因患難添。
徑荒無過客,筍迸任穿簷。
啅雀誰能遣,驚烏不用占。
有巾堪漉酒,聊欲效陶潛。
珠簾高卷倚危欄,望盡方知出世間。
江海交流云縹緲,樓臺相映月回環。
薰成香界渾無地,化作天宮別有山。
京口瓜洲竟安在,夢醒卻欲泛舟還。
形壞影亦滅,有神竟何依。
漠漠空木中,豈知經四時。
以此為長年,誰人不同歸。
兒孫汝勿泣,朋舊汝勿悲。
歲月易經過,冥默終相期。
山雨連朝注,溪流沒草亭。
蛟鼉方洶洶,鴻雁自冥冥。
只恐翻河漢,終當見日星。
波瀾平地作,嗟嘆未曾經。
讀君小山詩,語勢欲飛舞。
乃知甘與賈,年少心則古。
又如東方生,用之必為虎。
予方坐空谷,屏息避煩暑。
開緘揖清風,不覺生毛羽。
攜之出人間,瑤池贈王母。
二子皆攀桂,一生唯好吟。
夜臺如得句,泉路孰知音。
飲態思頹玉,交情失斷金。
奠芻何以報,折盡老夫心。
聲名入洛弟兄傳,出擁旌旗老集仙。
挹月珠璣光射海,凌秋雕鶚氣橫天。
文章落筆元無敵,器宇藏春豈有邊。
一見音容聊莞爾,卻攜樽酒共頹然。
金門曾奏相如賦,水閣重吟杜牧篇。
強駕蹇驢追逸驥,已知霄壤不相連。
游人隨處踏青時,日永天低樂奏遲。
水上往還多翠碧,盤中光潔盡琉璃。
重山復嶺爭侵戶,淺杏深桃半出籬。
正是鮮春堪愛惜,勸君莫作送春詩。
曲水浮基竹遶簷,月華初度晚涼添。
羽觴滟滟荷敷綠,象箸森森筍迸尖。
白眼傲時饒阮籍,素琴調曲慕陶潛。
城居樂隱能如此,中散風流友弟兼。
乍出鋒铓贛石來,仙都忽見五云開。
霓幡閃閃排真馭,珠網重重復絳臺。
照水碧蓮猶未變,遶壇紅杏亦新栽。
劉郎去后誰行樂,壁上龍蛇半紫苔。
屋漏沿窻玉篆斜,索居蒸濕度年華。
銜冤欲訴中都獄,抱義難酬漂母家。
地隔五湖秋雁絕,草荒三徑曉猿嗟。
幸君數送瓊瑤句,枯枿蒙春亦吐花。
亭上客送客,江頭山映山。
白醪須酌盡,彩鳳欲飛還。
帆轉疏林外,煙生遠渚間。
離愁自堆積,輒莫唱陽關。
寺當南北二禺間,合翠全清總見山。
一石尚存垂釣處,五羊時載老仙還。
金流月影真盤谷,黛漲嵐光小劍關。
安得鵲橋橫絕頂,下臨河漢瀉潺潺。
天潢轉斜白,庭菊泛團露。
紈扇辭玉纖,云幄含幽素。
濕螢遞疏牖,寒螀鳴外戶。
南鄰發砧響,涼夕敢虛度。
不作舞衣裳,為君理繒絮。
邊磧多苦寒,先秋寄征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