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作三首 其一
颼颼松韻生魚眼,
洶洶云濤涌兔毫。
促膝細論同此味,
絕勝痛飲讀離騷。
颼颼松韻生魚眼,
洶洶云濤涌兔毫。
促膝細論同此味,
絕勝痛飲讀離騷。
松濤般的颼颼聲中,茶水煮出了魚眼般的小水泡,茶在兔毫盞中翻滾,如洶涌的云濤。我們促膝而坐,細細品味這茶的韻味,這種感受遠勝過痛快飲酒后去讀《離騷》。
松韻:煮茶時水沸聲像松濤聲。
魚眼:煮茶時水初沸冒出的小水泡,狀如魚眼。
兔毫:兔毫盞,一種黑釉茶盞,因盞身有兔毫般的紋理得名。
促膝:膝蓋相靠,形容靠近坐著交談。
離騷:屈原所作的長篇抒情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閑暇時與友人相聚品茶,興起而作,體現了宋代文人雅士品茶論道的生活情趣。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品茶的雅趣。其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對比,展現品茶的獨特韻味。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宋代茶文化與文人生活的緊密聯系。
明月隨人渡流水。
舊說洛陽天地中
遂令北客病南風
只今政教通南粵
亦有大寒桑樹紅
西北誰家婦,雄才似木蘭。一朝馳大道,幾日隘長安。紅失裙藏鐙,塵生襪打鞍。當壚無不可,轉戰諒非難。
金鞍七寶欹,玉手控青絲。人馬才相得,風云氣本奇。勢輕香易墮,樣巧影難為。馳罷雄心在,何曾斂翠眉。
尺錦即成裝,當眉綰結方。須臾撒身手,馳驟蹴風霜。檐影千門亂,街心一帶長。忽逢游冶子,系馬問家鄉。
「不走」黃端伯,居然揖左賢。
忘生緣學佛,罵敵反稱顛。
豈有頭皮硬,還期心血濺!
帳前新辮發,可悔罪通天!
自度才卑樂尚賢,
輸忠直欲保城全。
如公豈是偷生者,
一死何庸較后先。
圓伊三點未輕酬,句句無私即便休。點的鋒芒徒擬議,明明端的不當頭。
律管吹灰是此辰,應當識取看牛人。心田耕遍無馀地,須信靈苗不犯春。
山河大地,燈籠露柱。廚庫三門,皆是光境。要會入門句,未語先分付。直下苦精神,不必通回互。
回首光陰若轉蓬,看看九夏又將終。快須悟取玄中句,莫逐情塵枉用功。
瑞雪飄空,銀蟾出海。曹山異中見異,龐公手里明機。一個覿面全提,一個通途葉妙。
第一玄,拶破髑髏前。第二玄,照用在機先。第三玄,物我兩俱全。第一要,個中明得兆。第二要,機俊未為妙。第三要,覿面須回照。
日炙風吹知幾年,玄中密意妙難傳。當機若見首山老,直下應須了目前。
令人翻憶老云門,問答全超未足論。棒下責情還會否,夜深明月照前村。
露柱患癰癤,燈籠卻皺眉。個中無限意,曾不墮聞思。
吹毛寶劍當機妙,切玉如泥孰可猜。不犯鋒芒全正令,法王心印為君開。
十字街中六不收,本來面目絕蹤由。縱饒悟得分明去,已落儂家第二頭。
一住禾山又八年,臨岐一句妙難傳。后宵欲見云巖老,云綻青天月正圓。
第一玄,直透威音前。第二玄,曾不落正偏。第三玄,照用兩俱全。
銅壺送客歸家去,玉漏催人好坐禪。何事金吾不惜夜,心燈遍界為君燃。
折贈羅浮枝上雪,
鮮葩芳蕊凈無瑕。
清于彭澤門前柳,
不比河陽縣里花。
西昌縣令辭官后,
歸住延陵季子州。
好覓孤山林處士,
看花攜取鶴同游。
下邑均田日,高才眾所推。
豈期淮泗上,復見鳳鸞姿。
海運終難講,河漕要眾思。
君家三策在,定不負明時。
如嶼兮媚川,
如山兮倚天。
大哉圓通之道,
民無得而名焉。
落葉聲中夢不成,
卷簾依舊曉寒輕。
不知近日秋如許,
只覺遙山太瘦生。
茅屋疏籬翠蔓牽,
繞籬桑拓翳平田。
村中斑白閑無事,
壟上青黃喜有年。
比戶機梭鳴月下,
一家兒女聚燈前。
那能更羨公侯貴,
蟹美魚肥稻熟天。
輕盈燕子掌中身。對景舞還停。見君佳句更相親。筆底動人情。
三春楊柳腰間細,二分明月鬢邊橫。芙蓉初放碧池新。知是畫圖人。
愛竹知人憶故山,
食貧過午尚懸簞。
長篇乞與小詩并,
要似韓豪東野寒。
微雨新晴三月天
白堤垂柳欲飛綿
流鶯啼殺春無語
寶馬香車又一年
一枝自足鷦鷯巢
一居猶勝蝸牛屋
道人身外本無求
況有龜軒可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