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謝傳十二首 其二 王茂宏導
同氣操戈向帝闉,
獨慚大義滅宗親。
當時百口援誰托,
處仲何心殺伯仁。
同氣操戈向帝闉,
獨慚大義滅宗親。
當時百口援誰托,
處仲何心殺伯仁。
同族之人操起武器指向皇宮,唯獨羞愧于不能大義滅親。當時王導一家百口的依靠能托付給誰呢,王敦又懷著怎樣的心思殺害了周顗。
同氣:指同族兄弟。
操戈:拿起武器,這里指起兵。
帝闉(yīn):皇宮的門,代指皇宮。
大義滅親: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百口:指王導一家眾多人口。
處仲:王敦的字。
伯仁:周顗的字。
王敦之亂是東晉初期重要事件,王敦是王導堂兄,他起兵叛亂指向朝廷。此詩創作可能是作者讀史后,對王導在王敦之亂中的表現以及王敦殺害周顗之事有感而發,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確切考證。
這首詩圍繞王敦之亂相關歷史,以王導、王敦、周顗的關系為切入點,反映東晉初期復雜政治斗爭,體現詩人對歷史人物行為的評判。
清淮水漲岸添痕,望畏長堤古廟存。一飯偶然憐餓者,千金何必重王孫。母能忘報真高誼,漢不酬功實寡恩。我亦江湖垂釣客,經過聊為薦芳蓀。
曲廊連苑吹笙道,重來暗塵都滿。種石生云,移花帶月,猶欠藏春庭院。年華過眼。便梅謝蘭銷,舞沈歌斷。露井寒蛩,為誰清夜訴幽怨。人生樂事最少,有時得意處,光陰偏短。樹色凝紅,山眉弄碧,不與朱顏相戀。臨風念遠。嘆蝶夢難追,鷺盟重換。一片斜陽,送人歸騎晚。
冰花蹴碎馬蹄僵,日薄塵昏舊戰場。風挾怒濤馳萬虎,石銜殘雪臥千羊。驅丁自獲天神助,卸甲非關地勢強。勝負由來無定局,莫將眾寡決興亡。三重岡隴扼西東,八堡旌旂在眼中。大帥不圖成阱虎,小人容易化沙蟲。軍聲尚鼓濤頭白,土色疑含戰血紅。誰信當年全勝地,平原無險眾山童。
別意經時序,音書缺置郵。子來方問疾,傲吏已移舟。華屋生存處,佳城身后謀。望風懷執紼,老淚為君流。
松韻還同說偈時,峰頭誰度笑聲遲。我來不乞山僧法,莫擬重經李習之。官程苦被白云牽,載酒尋山敞別筵。風雨莫憐分手地,衡廬已締住山緣。
大旗落日馬蕭蕭,更遣輪飛海上飆。百戲魚龍殘局短,一軍猿鶴故山遙。收雷入地藏陰火,呼月升天起怒潮。別撰修羅新戰史,鉤陳兵氣未能消。
學業從來后勝初,功夫水到自成渠。幾多年少巍科掇,記否垂髫讀父書。
此身到處賈胡留,細雨斜風冷淡秋。佳節又從愁里過,故鄉不似舊時游。試拈紅葉題詩句,強摘黃花泛酒甌。落帽龍山幾人在,云沉鳥沒恨悠悠。
嬌女如新月,微光欲照人。眼邊頻顧汝,掌上更無珍。紺發剪齊額,紅衫裁過春。歲華看漸老,歡喜入佳辰。
層蔭散碧漪,月色信寒翠。稚子喜相呼,去拾瑤瓊翠。道人性適真,茅齋臥空碧。種桃歲月深,染遍青山色。出語好驚人,累日不成語。呼童覓吳箋,忽得江頭句。興足不設機,只以荔為餌。猶恨風觸枝,深我群魚智。冬雪亦自佳,此意向誰論。推窗試一觀,天地正混沌。地僻鹿為群,山深云作洞。莫遣風太吹,驚我游仙夢。綠竹環高臺,青簟聊自枕。不作云韶聲,猶帶瀟湘韻。松聲入我調,調切聲更古。援手傳其音,按作山中譜。
我愛王忠嗣,兵威萬里橫。只知精士馬,不忍幸功名。四印無矜色,三邊有肅聲。未知誰愿此,徒用送君行。
嘉林有神龜,豫且綱得之。宋元感幽夢,解網釋其羈。一蹶終難起,衛平嘖有辭。鉆研七十二,謂爾善決疑。吁嗟乎龜之年,吾不知其幾千?龜之智,吾不知其所以然?上有桃蓍,下有靈淵,噓吸導引,潛彼淪漣。其靈也,若仙澤不產毒螫,若風雨以時而禱。蛟龍避其巢,人民獲壽考。其藏也,人將保汝。吾聞之,至道者天不絕,服元氣者地不滅。動則與天游,靜若養其拙。奈何甲子重光,得之者昌。內誠不斂,嘉名孔彰。江神遺之以龍節,河伯導之以鼉梁。既蹣跚以蹩躄,徒中道而望洋。能占變,曾不知舞鶴游蜻之先見。神能感幽,不能禁謠諑流言之相煽。象有齒,焚其身,蚌有珠,采于人。龜以明哲不保,又何尤豫且衛平之不仁。黃犬悲上士,鶴華思華亭。山藻雖云樂,憔悴墨光熒。于人何昭昭,于己何冥冥!抑其處彼塵滓,而不能神游物化,故常受累乎有形。龜鑒不遠,景純渡江徒遭刑。龜乎吾將為爾致巫咸,具彼芳馨,招爾魂乎返爾靈。
羽衣仙袂去飄飄,池上幽軒對泬寥。何日功成飛舄上,浮邱天路笑相邀。
園亭開勝地,掃徑奉慈顏。樹背萱長茂,池前草已斑。捧輿過竹下,調膳出花間。水石留連處,相將帶月還。半榻煙云擁,千峰爽氣攢。顧將青嶂色,長奉北堂歡。繞徑時生筍,循陔更采蘭。中丞同獻壽,為弟爾應難。
仁和館外列鹓行,憶送龍舟幸建康。舍北老人同甲子,相逢揮淚說高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