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二姜先生祠
掖垣抗疏觸天威,
拜杖淋漓血染衣。
遠戍孤臣終守節,
罷官難弟竟無歸。
宣州藁葬依靈爽,
茂苑荒祠隱翠微。
下馬行人奠椒醑,
千秋孤竹并光輝。
掖垣抗疏觸天威,
拜杖淋漓血染衣。
遠戍孤臣終守節,
罷官難弟竟無歸。
宣州藁葬依靈爽,
茂苑荒祠隱翠微。
下馬行人奠椒醑,
千秋孤竹并光輝。
在諫官官署直言進諫觸犯了帝王威嚴,遭受杖刑鮮血淋漓染紅了衣裳。流放遠方的孤臣始終堅守氣節,被罷官的兄弟最終未能歸鄉。宣州草席裹尸埋葬依托英靈,蘇州荒祠隱于青翠山色之中。路過的行人下馬獻上椒酒祭奠,兩位先生的氣節如伯夷叔齊,千秋萬代永放光芒。
掖垣:唐代門下、中書兩省位于宮墻兩側,稱掖垣,后泛指中央官署,此處指諫官官署。
抗疏:向皇帝直言上疏進諫。
拜杖:受杖刑。
難弟:共同經歷患難的兄弟,此處指二姜先生。
藁葬:用草席裹尸埋葬。
茂苑:蘇州的別稱。
椒醑(xǔ):用椒浸制的酒,古代祭神的酒。
孤竹:借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齊,二人守節而死,此處喻二姜先生。
虎丘二姜先生祠或為紀念明末姜埰、姜垓兄弟而建。二人任諫官時直言進諫觸怒崇禎帝,姜埰流放宣州,姜垓罷官,皆守節。此詩為祠廟建成后憑吊所作,表達對其忠節的敬仰。
全詩追述二姜忠直事跡與身后境況,贊揚其守節品格,借荒祠與祭奠場景凸顯精神不朽,是一首具歷史厚重感的紀念詩。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篝燈時見語驚人,更覺揮毫捷有神。
學問比來多可喜,文章非特巧爭新。
蕉中得鹿初疑夢,牖下窺龍稍眩真。
乘日塞垣入,御風塘路歸。
胡皆躍馬去,雁卻背人飛。
煙水吾鄉似,家書驛使稀。
匆匆照顏色,恨不洗征衣。
浩蕩宮門白日開,君王高拱試群材。
學如吾子何憂失,命屬天公不可猜。
意氣未宜輕感慨,文章尤忌數悲哀。
男兒獨患無名爾,將相誰云有種哉。
北平上谷當時守,氣略人推李廣優。
還見子孫持漢節,欲臨關塞撫羌酋。
云邊鼓吹應先喜,日下旌旗更少留。
五字亦君家世事,一吟何以稱來求。
欹枕浩無情,蘧蘧獨遲明。
霜繁紅樹老,云澹素蟾清。
倦鵲猶三帀,寒雞未一鳴。
故山何處所,應有曉猿驚。
池上野鵝無數好,晴天鏡里雪毰毸。
似憐暄暖鳴相逐,疑戀寬閑去卻回。
京洛塵沙工點污,江湖矰弋飽驚猜。
羽毛的的人難近,嗟此謀身或有才。
相扶照水弄春柔,發似矜夸歛似羞。
碧合晚云霞上起,紅爭朝日雪邊流。
我無丹白知如夢,人有朱鉛見即愁。
疑此冶容詩所忌,故將樛木比綢繆。
東門人物亂如麻,想見新韉照路華。
午鼓已傳三刻漏,從官初賜一杯茶。
匆匆殿下催分首,擾擾宮前聽賣花。
歸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飲流霞。
槃礴西南江與岷,石犀金馬世稱神。
桑麻接畛余無地,錦繡連城別有春。
結綬相隨通籍久,推車此去辟書新。
知君不為山川險,便忘吾家叱馭人。
宜春舊臺沼,日暮一登臨。
解帶行蒼蘚,移??坐綠陰。
樹疏啼鳥遠,水靜落花深。
無復增修事,君王惜費金。
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誘良孫接踵來。
萬屋尚歌余澤在,一軒還向舊堂開。
右軍筆墨空殘沼,內史文章祇廢臺。
邑子從今夸勝事,豈論王謝世稱才。
周南麟趾圣人風,未有騶虞系召公。
雅頌兼陳為四始,笙歌合奏以三終。
討論詔使成書上,休澣恩容著籍通。
墻面豈能知奧義,延陵聽賞自為聰。
求全傷德義,欲速累功名。
玉要藏而待,苗非揠故生。
未妨徐出晝,何苦急墮成。
此道今亡矣,嗟誰可與明。
不得黃花九日吹,空看野葉翠葳蕤。
淵明酩酊知何處,子美蕭條向此時。
委翳似甘終草莽,栽培空欲傍藩籬。
可憐蜂蝶飄零后,始有閑人把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