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
派落西荒外,
洪濤卷地來。
灘高飛怒雪,
峽迫鼓潛雷。
野渡繩爭溜,
巖梁棧欲摧。
東南雄保障,
聲震渤溟隈。
派落西荒外,
洪濤卷地來。
灘高飛怒雪,
峽迫鼓潛雷。
野渡繩爭溜,
巖梁棧欲摧。
東南雄保障,
聲震渤溟隈。
瀾滄江的支流發源于西部荒遠之外,巨大的波濤翻卷著從地面涌來。灘頭高峻,浪濤如憤怒的白雪飛濺;峽谷狹窄,水流如潛伏的驚雷轟鳴。荒僻的渡口,用繩索牽引船只爭渡急流;巖石上的棧道,在激流沖擊下似要崩塌。它是東南大地的雄偉屏障,濤聲震響在渤海之濱。
派:支流。
西荒:西部荒遠之地。
灘高:指灘頭高峻,水流湍急。
峽迫:峽谷狹窄逼仄。
鼓潛雷:形容水流在峽谷中轟鳴如悶雷。
野渡:荒僻無人的渡口。
繩爭溜:用繩索牽引船只爭奪急流。溜,急流。
巖梁棧:巖石上的棧道。棧,山間棧道。
渤溟隈(wēi):渤海的角落,代指東方大海。
此詩當為詩人游歷西南時所作。瀾滄江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西南險峻之地,詩人通過實地觀察,以詩筆記錄其磅礴氣勢,反映清代對西南地理的關注與自然景觀的詠嘆。
全詩緊扣“雄”字,從源頭、濤勢、險灘、渡口、棧道等多角度描繪瀾滄江的壯闊與險峻,既展現自然偉力,又暗喻其作為地理屏障的戰略意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雄奇之作。
蟾蜍薄太清,蝕此瑤臺月。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暉。浮云隔兩曜,萬象昏陰霏。蕭蕭長門宮,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實,天霜下嚴威。沈嘆終永夕,感我涕沾衣。
獨登高塔俯中州,一線黃河天外流。坐倚半空成浩嘯,白云南去見嵩丘。
紅樓橫落日,蕭郎去、幾度碧云飛。記窗眼遞香,玉臺妝罷,馬蹄敲月,沙路人歸。如今但,一鶯通信息,雙燕說相思。入耳舊歌,怕聽琴縷,斷腸新句,羞染烏絲。相逢南溪上,桃花嫩、嬌樣淺澹羅衣。恰是怨深腮赤,愁重聲遲。悵東風巷陌,草迷春恨,軟塵庭戶,花誤幽期。多少寄來芳字,都待還伊。
久客思歸歸未能,題詩附與遠游僧。吳松江上鱸魚美,何處人家不下罾。
暖律未回春時候。向舊根、臘底紅先透。玉有冷香,粉無纖垢。更饒雪里還清瘦。琳宮擬詔風流守。任折來、深醮金杯酒。欲賞一枝,樽前為壽。愿公歸作調羹手。
去歲仲冬齊汎艇,戲將聯句效城南。眼前風景猶如昨,又過春光二月三。
兩岸青山插劍铓,一灣碧水引流長。蕩槳卻過深蔚處,棲禽飛起一雙雙。
雨折霜乾不耐秋,白花黃葉使人愁。月明小艇湖邊宿,便是江南鸚鵡洲。
少別無慘容,老別有苦心。筋力巳非故,憂思諒難任。春風吹郊原,雜英滿園林。物生無巨細,各以類相尋。含情曷能忘,矧乃眾病侵。勿言愁可量,滄溟未為深。
一夜東風吹白雪,化為胡蝶過西家。七香車遠人何處,空認唐昌觀里花。
別我重云里,揚舲積雨馀。預愁千里道,難寄一緘書。暫爾還溪館,重來任石渠。明朝謾凝睇,舟已過桐廬。
望幸眸凝秋水,倚愁眉簇春山。已悟篋中紈扇,須看鏡里朱顏。
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羅帳罷爐熏。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韨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白霧漫天飛似雪。又逢了清明時節。惜別愁凝,傷春淚涌,并向心頭咽。那知好景成虛設。更誰與親親熱熱。徙倚妝臺,眉痕淺淡,怕擬初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