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鶴洲范舒山家讱叔諸侍御西征二首 其一
日下聞天遣,荒寒萬國西。
非關驅獬廌,直欲掣鯨鯢。
倍道旌麾遠,先鋒鎧仗齊。
書生能慷慨,臨別不含凄。
日下聞天遣,荒寒萬國西。
非關驅獬廌,直欲掣鯨鯢。
倍道旌麾遠,先鋒鎧仗齊。
書生能慷慨,臨別不含凄。
在京城聽聞朝廷派遣諸位出征,前往那荒寒的萬里之西。并非為了驅趕邪惡,而是要去擒獲元兇。他們兼程趕路,旌旗飄揚在遠方,先鋒部隊的鎧甲兵器整齊。書生我心懷慷慨,臨別時不帶著凄楚之情。
日下:指京城。
獬廌(xiè zhì):傳說中的神獸,能辨是非曲直,這里指代邪惡勢力。
鯨鯢(jīng ní):比喻兇惡的敵人。
倍道:兼程,加快速度趕路。
旌麾(jīng huī):軍旗,這里指代軍隊。
鎧仗:鎧甲和兵器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是朝廷派遣高鶴洲、范舒山、家讱叔等侍御前往西邊荒寒之地出征,詩人在他們臨行前作詩送別。當時可能邊疆有戰事,朝廷派軍平亂。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出征將士,突出了出征的正義性和將士們的豪邁。其特點是氣勢雄渾,情感激昂。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送別詩的另一種風格。
松谷門無鎖,迂齋席有塵。
山林從寡伴,臺閣政須人。
才識思難弟,儀型想伯仁。
諸公皆袞袞,老子自踆踆。
一時人物韓與蘇,題榜制名夫豈疎。
保家匪乏千金產,教子必以萬卷書。
江河源從濫觴起,拱把可取合抱余。
方今天子陋漢武,會見待詔仍公車。
櫓折故難進,牽殊深足虞。
百艱甘薄命,共濟頼同途。
聚落強名地,并吞總是湖。
遙遙聞吠犬,更問酒家酤。
經冬不雪苦嗷嗷,快手真成一戰鏖。
坐對瓦溝成委積,直疑鬢腳共蕭騷。
解除熱惱春無瘴,寧恤芻薪價益高。
不見揚州舊詩伯,尚欣湖海獨爭豪。
國朝唐與蘇,不數漢相如。繼彼二季后,當茲三世余。
青云曾給札,班鬢尚題輿。古義惟知學,時人或謂疎。
鄭虔歸系馬,阮籍倒乘馿。日月且逝矣,賢才終舍諸。
何遲問安在,可使賦歸歟。直自枉渚宿,還過彭蠡潴。
岷江飲鄉水,廬阜訪林居。翰墨深懷趣,登臨想盡攄。
峴山孤湛輩,栗里羨宣舒。執友半廊廟,先生寧里閭。
家聲紅藥省,人望玉堂廬。計日豈偃薄,匪朝應詔除。
公其作鳴鳳,我自伴舂鋤。
松竹夜枕聽,窗扉朝起看。
雖成見??喜,敢廢履冰難。
照映形知穢,噓呵詩故寒。
要能窮極覽,安得振飛翰。
粲粲梅開亦大奇,雪來豈亦妬娥眉。
紛紜八表同昏際,錯莫千林欲暗時。
閉戶孰能憐我獨,沖泥聊復問君詩。
窮冬物色無多許,不付吾曹更與誰。
種竹栽桃久已成,滋芹折杏尚留情。
一官何可占遐志,萬卷懸知有舊盟。
得酒更能頻飲我,賦詩未穩每從兄。
向來淮擬俱歸去,今日參差不遂行。
雨后林園合,風前裘褐輕。
當游元不惡,有士與同行。
定識田中趣,殊勝俗里情。
誰過江驛靜,日聽筍輿聲。
俯仰猶前日,侵尋已半春。
行因累符檄,來為閱松筠。
著腳盡可隠,是身寧屬人。
云泉混麋鹿,冠劍上麒麟。
余行江左路,曾涉蔣山椒。
野逸思乘蹇,儀型想冠貂。
帖窺藏五世,詩續詠前朝。
永日欣無斁,巾欹膝屢搖。
只道詩家無續燈,半村今喜見孫曾。
非關竽瑟異王好,自是文章多命憎。
題贈向人無苦秘,流傳后世豈無能。
溪頭賸欲連朝住,舟子催行底見仍。
觸目偽耶真,先生金玉人。
須知托交契,不特為情親。
謁告歸何遽,連環夢豈頻。
還家已春服,彩戲不妨新。
余酲索寞政須驅,多謝君能佩酒壺。
回首林園重搖落,岸巾風月且須臾。
不須相對哀囚楚,何日扁舟俱下吳。
雅意從來在松菊,放言不用屬莼鱸。
少陵苦憶將廉頗,才似淮陰亦奈何。
豈待秋風方憶鲙,不堪夏日況揮戈。
分當鹿鹿終隨后,言敢????取屢訶。
世事多虞未知免,鵝烹復坐不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