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寓返照庵用前韻 其三
枕簟清和消日永,
軒窗明快喜風停。
道人不埽階前地,
愛惜莓苔一徑青。
枕簟清和消日永,
軒窗明快喜風停。
道人不埽階前地,
愛惜莓苔一徑青。
清涼的枕席讓我在這漫長的日子里感到愜意,軒窗明亮,令人欣喜的是風也停了。道人為了愛惜那滿是莓苔的小徑,都不去清掃階前的地面。
枕簟:枕頭和竹席。
清和:天氣清朗而和暖。
日永:白晝漫長。
軒窗:窗戶。
道人:這里指居住在庵中的道士。
莓苔:青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再次寓居返照庵,可能當時社會相對安定,詩人在此處感受到閑適的生活,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清幽生活的喜愛。其特點是語言清新,意境寧靜。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生活的追求。
五府辟書如嚙鐵,八關炙手能令熱。
山梅何苦要先春,清艷更多終欠葉。
貴游結懽過美酒,不問賢愚皆可口。
粃糠簸揚在米前,雞口差池落牛后。
迺翁活計真幺麼,欲掛冠纓猶未果。
一歲山行今解火,百巧百窮無似我。
山暗云垂地,谿回樹倒流。
詩隨梅冷落,夢入鳥鉤辀。
欲住無佳致,重來即舊游。
村眉攢八字,已解作春愁。
人生游藝亦多端,莫若醫書可縱觀。
曾向千金深有得,孰云三界果無安。
忘懷已自袪災瘴,寄語尤知篤歲寒。
敢不拜嘉勤輔助,保全歸去奉親歡。
聞道年來多掩關,高情定滿渺彌間。
秋風不怕清難忍,曉日應分暖伴閑。
欲喚扁舟弄云水,已疑小閣厭溪山。
東堂枉把歸來賦,慚愧寒空倦翮還。
周三千界貧無敵,垂四十年癡有名。
不怕貴人譏巧宦,但教窮鬼笑難兄。
異鄉置酒能招客,曉夢還家莫計程。
起寫新詩歸寄汝,尚余山月過窗明。
柳影依窗過,荷香拂枕浮。
云邊山近雨,石下水通秋。
白藕離新??,嘉魚落晚鉤。
還同動情興,已為掃西樓。
不作寒巖枯木身,又隨云起別蕪城。
大方廣寺果隨喜,苦集滅人應奉迎。
山色何如霍山色,溪聲孰似偃溪聲。
莫教卻被阿蘭笑,此個老翁猶相生。
飛云冉冉隔層巒,漲水茫茫失舊灣。
自昔秋風悲宋玉,這回夜雨宿巴山。
獨行云嶠雙飛舄,誰置壺漿一解顏。
世事人情隨日改,不妨老子解癡頑。
鷲峰成記別,聊現大家身。
瞬目超塵劫,隨方得本真。
忘憂殘舊草,供祭冷初蘋。
獨有閨門淚,澘然冬復春。
崢嶸澤國與煙村,飽見尖尖破土痕。
稍倩南風開鵲尾,數煩夜雨送龍孫。
平生直節初揮籜,后日清陰自庇根。
殘月莫云林外看,森森矛戟萬軍屯。
出戶非我識,長安雖萬家。
有愁焦綠髪,無語插黃華。
酒僻喜宮醞,衾寒怯絳紗。
欲傳此情況,行客在天涯。
黃鶯哺兒驚不起,蜂子飲花渴瓊蘃。日長燕語踏簾鉤,柳絮榆錢撲流水。
紫霧五云斜掛壁,夢破長庚海天碧。不乏當年感遇詩,定知光焰三千尺。
細香繞熏白玉爐,長生酒滿黃金壺。爐煙直起射河漢,壺酒滴滴如明珠。
祝公富貴薦公壽,夜煮振靈晨進酒。上皇方倚老成人,自問天翁借商叟。
別島花深燕未闌,瀛洲春老尚余寒。似聞延揖真仙侶,乞取人間不死丹。
厚蔭林煙翠一圍,幽幽門館暗生輝。
行云轉影月先到,流水飄香鶯自歸。
碧玉已抽云夢干,芙蕖猶舞漢宮衣。
風歷北窗琴自動,成文無處問知音。
富貴貧賤無巧拙,時來火光遞生滅。
世路不容一井寛,啞啞跳蛙笑東鼈。
殘杯冷炙勿復道,故交惟有西山雪。
嗚呼七歌兮歌章畢,死血埋墳色應碧。
飄飄青女顏如花,云??羽蓋乘煙霞。手持鳯尾青錦紋,掃空颯颯飛瓊沙。
嫦娥孤棲宮四寂,倚柱長吟愁永夕。曳裾搖珮渡明河,閑弄銀波洗虛碧。
嬋娟相如爭清夜,素彩寒光色相射。金烏翻樹不成棲,啞啞半夜遶林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