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信中寓居崇寧遇雨二首 其一
范侯來尋八桂路,走避俗人如脫兔。
衣囊夜雨寄禪家,行潦升階漂兩屨。
遣悶悶不離眼前,避愁愁已知人處。
慶公憂民苗未立,旻公憂木水推去。
兩禪有意開壽域,歲晚筑室當百堵。
他時無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霧。
范侯來尋八桂路,走避俗人如脫兔。
衣囊夜雨寄禪家,行潦升階漂兩屨。
遣悶悶不離眼前,避愁愁已知人處。
慶公憂民苗未立,旻公憂木水推去。
兩禪有意開壽域,歲晚筑室當百堵。
他時無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霧。
范侯前來探尋八桂之路,像脫兔般躲開俗人。雨夜把衣囊寄放在禪院,路上積水漫上臺階,打濕了兩只鞋子。排遣煩悶,煩悶卻總在眼前;躲避憂愁,憂愁早已知曉人的去處。慶公擔憂百姓的禾苗還未長成,旻公擔憂樹木被水沖走。兩位僧人有意開辟長壽之地,年末要筑起百堵房屋。將來若無處藏身,暫且化作五里公超霧。
范侯:指范信中。八桂路:廣西一帶的道路,八桂代指廣西。
脫兔:比喻行動敏捷。
行潦:路上的積水。屨:鞋子。
慶公、旻公:文中兩位僧人。
壽域:長壽之地。
公超霧:東漢張楷字公超,隱居弘農山中,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讓范信中這樣的人想要避世的因素,詩人與范信中交往,在其寓居崇寧遇雨時寫下此詩,可能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民生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圍繞友人避世生活和民生憂慮展開。特點是意象運用巧妙,用典自然,情感表達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生活和社會的思考。
明月春光滿釣磯,
西湖今夜棹歌歸。
南軒莫入東窗夢,
童冠于今解浴沂。
趁得身輕便掛冠,翩翩出岫白云閑。
村疏一日是兩日,心廣半間如萬間。
聊把大門標俗子,別開荒徑友佳山。
羲皇向上多馀地,時對清風一破顏。
年初正作狹邪游,歲尾拖車走柏油。
曲蒼千家多絕世,洋場十里盡高樓。
繁華海上終身夢,冷酷人間一葉秋。
早肯讀書吞墨水,何須仰妹賣饅頭。
止戈堂外戟森森,畫鼓無聲晝漏沈。好是風流賢太守,空齋一片讀書心。
先生舊把釣魚竿,弄月云濤手本閒。只為春風藏不得,卻來搖筆對三山。
千載斯文關洛翁,祠堂新辟煥儒宮。司南又是楊夫子,管取閩中勝洛中。
一樣新縫戰士衣,指麾貔虎上旌旗。太平侍從資文武,肯向春風臥鼓鼙。
一昨潢池波浪驚,將軍隨手卷紅旌。碧油幢下詩書帥,真個胸中萬甲兵。
聽得溪邊擊壤聲,年來官府是升平。吏呼不到韓盧臥,整理犁鋤待雨耕。
春雨來看一派河,卻愁無地著恩波。東風剩與栽楊柳,留作甘棠去后歌。
篇篇渾不費安排,霽月光風自滿懷。嶺海聲名誰得似,一家句法老誠齋。
元戎根柢是公平,玉肺冰腸徹底清。一點吏奸無隱處,逢人個個說神明。
一持使節兩持麾,五嶺依然雙鶴歸。見說只今楊子宅,庭容旋馬地生衣。
杖策雖忙意自閒,
半憑煙靄半登山。
歸來不閉山中戶,
留送鳴泉竟夜潺。
荷戈出門去,親戚送我行。
各攜一杯酒,相勸事長征。
戰馬飲河朔,邊塵暗東京。
努力報奇策,一掃欃槍平。
甚矣吾衰,嘆天涯歲月,何苦頻催。奈霜毫種種,三千盈丈,丹心炯炯,一寸成灰。三徑秋荒,五湖天遠,儒術于吾何有哉。君知否,盼行云不住,流水難回。
寂寥誰與徘徊。好事者、惟輸曲秀才。恁昏花老眼,底須窺牖,支離病腳,最怯登臺。思發花前,人歸雁后,百感中來強自裁。狂歌好,只清風和我,明月休猜。
曾點嘗聞鼓瑟希,
仲由于此亦奚為。
二人風味還應別,
不是知音必不知。
此段光明,輝天鑒地。
靈山錯話,曹溪錯指。
霧暗云屯兮歷歷常明,地陷天崩兮也只如是。
賺殺你。
此方惟汝選圓通,順逆都忘信朔風。
不遇神堯休用洗,再參馬祖卻教聾。
繁聲若逐同流轉,本寂才趨又墮空。
謾說返聞聞自性,琵琶哀怨佩玲瓏。
孤燈對風雨,入夜忽凄涼。
轉瞬逢端節,棲遲滯異鄉!
遺臣同吊屈,歧路更悲楊!
新鬼滔滔是,鐘馗劍失铓。
帶水襟山勢莫當,湘沅鎖鑰此黔陽。
何須供奉尋西蜀,已似龍標入夜郎。
月寄愁心千古白,柳飛春絮一堤香。
胡兒未滅京華冷,詩酒明朝未敢狂。
一統山河萬國恢,太平光景凈氛埃。
滋榮曉露金門樹,披拂春風玉砌苔。
萬疊樓臺平地起,九重宮闕倚天開。
圣朝根本隆斯地,漢族重興氣運回。
春色登枝第幾番?老梅墻角自知寒。
橫天暴雪終收斂,上國王風待放寬。
弦外協調聲寂寂,夢邊求索路漫漫。
山川未改秦時樣,例作升平畫卷看。
一別茫茫近十年,偶來手字墨猶鮮。
殷勤始見交游誼,激切時聞諫議篇。
涇野聯鑣秋色晚,幖山對榻雨聲連。
知君此夜相思夢,定繞圜扉碧樹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