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
新涼襟袂冷然。乍晴天。風送誰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盡,秋空碧,玉鉤懸。洗耳時聽三弄、等團圓。
新涼襟袂冷然。乍晴天。風送誰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盡,秋空碧,玉鉤懸。洗耳時聽三弄、等團圓。
新秋涼意讓衣衫清冷。天氣剛放晴,不知誰家傳來羌笛聲,月色美好。云朵散盡,秋空一片碧藍,一彎新月如鉤懸掛。我靜心聆聽笛曲《梅花三弄》,等待月圓之時。
襟袂:衣襟和衣袖。
冷然:清涼的樣子。
羌管:即羌笛,一種管樂器。
便娟:形容姿態輕盈美好,這里形容月色。
玉鉤:指新月。
三弄:即《梅花三弄》,古笛曲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詞中描繪的秋景來看,可能創作于秋季。當時詞人或許處于較為閑適的生活狀態,在秋夜中感受自然之美,從而引發對團圓的期盼。
這首詞主旨是借秋夜之景抒發閑適心境與對團圓的向往。其特點是景中含情,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出色的寫景能力。
前山雨過碧紋凹,
領客攜樽出近郊。
花壓重城歸去晚,
一窗風月恣推敲。
吳山已遠見淮山,
未覺風塵上客顏。
家在滄浪重回首,
彷徉且作半年閑。
無復遺民在,空存舊草堂。
墻欹蝸有跡,桂老蠹無香。
澹墨供揮灑,清風動激揚。
何來相訪者,惆悵立斜陽。
盜息無排甲,兵消不取丁。
頻過斗雞舍,閑學相牛經。
江浦漁歌遠,人家績火青。
遨游無定處,隨意宿丘亭。
溪窄綠塍闊,水肥烏榜輕。
開篷畫芃茜,掛席剪澄明。
南國春方麗,越天云復晴。
山陰指明日,已是鏡中行。
相逢不忍別,相送思悠悠。風雨一宵話,關山千里愁。暮潮通極浦,寒燕逐行舟。短發年年白,重看是幾秋。
早葉半辭林,晚蟾初罷吟。入秋鄉國夢,垂老故人心。道在寧須祿,官清尚有琴。城隅分手處,惆悵水云深。
獨持文字印,遙泛木蘭舟。古驛尋京口,寒城過石頭。誦聲分館夜,吟思捲簾秋。欲問前朝跡,青山是蔣州。
天孫令望更堪誇,風比清和月比華。
兩漢舊傳為善樂,盛唐誰作大方家。
架中長貯三皇典,筆底時開五色花。
自愧疏狂承制作,法星堂上燦明霞。
空明片紙涵晶瑩,微惹驚蛇一線灰。
白社原同匡嶺寺,青山不染米家堆。
偶移淺碧騰騰合,小試光風灼灼來。
疑是清江霜月好,孤山斜惹水邊梅。
云物蒼涼禁御同,逼人秋氣動遙空。銅池霤滴宵宵雨,金井梧飄葉葉風。秘閣幾曾鏘佩玉,繚垣時聽響哀鴻。當年醉草青詞處,滿徑苔衣鎖碧宮。
天兵萬里播聲靈,誓掃鯨鯢服不庭。催戰正馳赤白羽,轉輸難論斗箕星。同時將帥推徐績,蓋代勛庸數衛青。文齒雕題拓地遠,受降還擬到窮溟。
金風閶闔授衣初,隴畝荒蕪足感歔。淮右人民祈石燕,江州車馬就河魚。大農孰問長平粟,左藏仍編會計書。但得政苛非猛虎,甘將膏血佐儲胥。
夢到闔閶城外望,一天寒色滿平蕪。街調獻轡嚴秋馬,樹繞將雛子夜烏。白羽將軍初建節,青苗長吏正催租。廟堂自軫艱難意,誰繪流民入畫圖。
自得無為理,行藏異世人。
片云塵外侶,流水洞中賓。
思慮何勞遣,形神已覺親。
超然閱眾甫,陵谷幾回新。
小徑禪房瑣綠苔,
坐中聞葉亦幽哉。
此居不是能瀟灑,
但我初從鬧處來。
吳山多逶迤,粵山獨嶄嵓。
壁立千仞余,洞壑俯穹嵌。
子午見日月,朝夕鳴松杉。
天風一以至,蕭瑟吹江帆。
懸崖答長嘯,空翠濕征衫。
側聞飛仙度,遠見浮云銜。
何當斸靈藥,坐惜無長镵。
矯若游龍更老蒼,
網師池上飽經霜。
同來不見花臨砌,
近午輕風古板香。
考終富壽復何悲,棖觸生平有挽詞。
今世酬恩偏覺負,來生識面莫教遲!
五千道德仙心古,八百孤寒客淚垂。
老我底須愁永訣,九京聚首不多時!
游心淺淡了無思,夜靜人歸信步遲。
流水小橋明月夜,疏林野渡晚風時。
影隨足去無痕著,綠向田生有鳥知。
自喜此中有佳趣,世間行樂孰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