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香谷主政挽詞八首 其一
考終富壽復何悲,棖觸生平有挽詞。
今世酬恩偏覺負,來生識面莫教遲!
五千道德仙心古,八百孤寒客淚垂。
老我底須愁永訣,九京聚首不多時!
考終富壽復何悲,棖觸生平有挽詞。
今世酬恩偏覺負,來生識面莫教遲!
五千道德仙心古,八百孤寒客淚垂。
老我底須愁永訣,九京聚首不多時!
壽終正寢又有什么可悲傷的呢,但觸動生平往事還是寫下了挽詞。在今生報答恩情卻總覺得有所虧欠,希望來生能早點相認!您有著如《道德經》般古樸的仙心,眾多貧寒之士都為您落淚。我這老頭子不必為永別而哀愁,不久后就能在九泉之下相聚了!
考終:指壽終正寢。
棖觸:觸動,感觸。
酬恩:報答恩情。
五千道德:指老子的《道德經》約五千字,這里借指鄭香谷有像老子一樣的高深思想。
八百孤寒:指眾多貧寒之士。
九京:即九泉,指地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鄭香谷主政富壽考終,作者與之有恩情往來,在其去世后,作者因觸動生平往事,寫下此挽詞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首挽詞主旨是表達對鄭香谷主政的哀悼與敬意,突出逝者的高尚品德和對他人的恩澤。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將理性與感性結合。在文學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挽詞的一種創作風格。
尚此高閑久,空林舊徑存。
掩關防俗駕,登閣俯鄰園。
植竹驚初筍,移花過別根。
幽懷在自得,勿易與人言。
一身素貧窶,四海長為客。
客涂不可窮,老去少筋力。
賤者人多棄,風霜變顏色。
歸來旅亭下,倚杖三嘆息。
只字不堪煮,萬卷亦徒積。
未如田舍翁,耕桑了衣食。
身世蟻旋磨,日月駒過隙。
百年竟何為,鬢發空皓白。
乾坤渺難馮,倦羽復奚適。
一枝愿深棲,庶以避彈射。
心憶東嘉郡,殘年別上都。
住房拋疏鈔,歸橐帶缾盂。
?凍江船澀,侵星野飯孤。
高堂見慈母,驚怪長髭須。
生唯浄命食,持缽向人境。
莫夜歸茅廬,月出山愈靜。
處處聞泉聲,行行踏松影。
洗足便安禪,云深石床冷。
山房夜坐無眾喧,隠幾而臥方澹然。
忽夢有人來我前,從容為我揮五弦。
琴聲一一皆清圓,如聽廣樂于鈞天。
曲終倏爾升云??,亦有笙鶴相后先。
未知重會在何年,臨風別恨空綿綿。
覺來竟亦何有焉,唯聞漏鼓聲咽咽。
因識死生同寤寐,榮枯得失皆無意。
愛性畏讙呶,云深一徑茅。
了無徒屬累,唯結鹿麋交。
灌木由來古,修篁亦漸苞。
終然聲利表,頗若類由巢。
當夏而閔雨,百神靡不宗。精誠既上達,所愿神輒從。
觸石忽生云,初亦無多濃。東風借其力,斯須滿諸峰。
稍久彌六虛,油油復溶溶。炎歊化清涼,密布難知重。
雷電發靈響,潭湫起飛龍。甘霔岡不周,非止千里封。
槁苗浡然興,連疇遂芃芃。焚香拜天賜,歡聲徧群農。
當書大有年,賦食皆足供。公私有余羨,露積如崇墉。
誓言為酒醴,報祀于秋冬。降福宜孔皆,萬國稱時雍。
嘗聞阮孚心好屐,對客蠟之手不釋。
閑暢非唯時所推,千載嘉名猶著白。
弁山山陽有吟翁,嗜詩亦與嗜屐同。
盡將書傳資詩用,字字句句加磨礱。
萬象一時供掇拾,大翫于詞成巨集。
還將蠟屐以自名,吾知清尚人難及。
尚喜江湖有此翁,此詩此屐當無窮。
地遠無人跡,心閑見物情。
洞中飛石燕,崖頂住山精。
僊木開花異,靈泉吐溜清。
幽棲已成趣,不復問浮名。
茅茨住得安,何必府潭潭。
省禍由知足,防心在不貪。
衣荷同纊暖,食蘗比飴甘。
清苦人休訝,山翁已慣諳。
一水從天下,源深不可知。
千尋垂縞練,余沫散珠璣。
響激雷霆合,風生草木欹。
老僧來灌頂,濺濕薜蘿衣。
卜居就窮崖,幾席凈如泛。
三池更幽絕,澄澈皆可鑒。
深處有蟠蛟,游子不敢瞰。
獨向月明時,臨流學清梵。
翁媼已相催,喧喧鼓笛來。
荒祠三面水,老樹一身苔。
休咎馮巫語,兇豐信珓杯。
神前釃酒罷,風散紙錢灰。
隱者心常靜,山林跡易安。
幾年靈運屐,九轉葛玄丹。
石圃菁苗在,崖房桂影寒。
豈知塵世窄,萬事雜悲歡。
暮景交朋盡,何人問死生。
臥于蝸室底,看得鵲巢成。
緣絕門常靜,心空疾漸平。
又思扶杖出,溪上聽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