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雜詠三首 其三
一從丹詔下明光,封事朝朝獻未央。
圣世保衡商左相,金門待詔漢東方。
碧雞久說通邛僰,白雉初聞貢越裳。
自此萬方歸有道,扶馀海外不稱王。
一從丹詔下明光,封事朝朝獻未央。
圣世保衡商左相,金門待詔漢東方。
碧雞久說通邛僰,白雉初聞貢越裳。
自此萬方歸有道,扶馀海外不稱王。
自從皇帝的詔書從明光殿發出,大臣們每天都向未央宮呈上奏章。圣明之世有像商代左相伊尹那樣的賢相,也有像漢代東方朔那樣待詔金馬門的才子。早就聽說與邛僰之地溝通,剛剛聽聞越裳國進貢白雉。從此天下都歸順于有道之君,就連海外的扶馀國也不敢再稱王。
丹詔:皇帝的詔書,因用朱筆書寫,故稱丹詔。明光:漢代宮殿名,這里借指皇宮。
封事:密封的奏章。未央:漢代宮殿名,這里也借指皇宮。
保衡:商代伊尹的尊號,這里指賢相。商左相:即伊尹。
金門待詔:漢代東方朔曾待詔金馬門。
碧雞:傳說中的神物,這里借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邛僰(qióng bó):古地名,在今四川西昌、宜賓一帶。
白雉:白色的野雞,古代以為祥瑞。越裳:古南海國名。
萬方:指天下各地。有道:指有道之君。
扶馀:古代東北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此詩可能創作于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對外交流頻繁的時期。詩人身處這樣的盛世,目睹國家的昌盛和四方的臣服,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國家和君主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盛世,展現了當時國家的強大和影響力。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優美,在文學上體現了對太平盛世的文學表達,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繁榮的積極態度。
天祐周邦世世仁,篤生文母濟斯民。
嗣徽慈后光宗祖,配極英皇育圣神。
崇慶垂衣寧寶座,延和負扆翊沖人。
長言永慕遵遺訓,要在齊家與正身。
憶昔先門陟諫垣,正人風采動朝端。
家聲宜有琳瑯器,兄職今峨獬豸冠。
臺閣繼登時所貴,忠賢得用古來難。
浮榮未必吾儒志,會把功名竹帛看。
日長岑寂度如年,
然諾胡為我輩騫。
漸入清和宜枉駕,
坐邀勿訝亟揮鞭。
飛樓高壓亂峰西,天險嵯峨不可躋。
裂土自憑三尺劍,封關誰仗一丸泥。
黃河北走聲偏壯,紫氣東來望欲迷。
我學終童棄繻久,那堪霜鬢送輪蹄。
贈爾山龍錦,
去謁廣寒君。
騁騁天河步,
依依侍五云。
前歲山人來訪逮,墓田丙舍報余知。
法書尚寶元章帖,拙筆深慚有道碑。
重作大招難盡意,共談太極永無期。
可憐老病忘昏晝,但記西窗剪燭時。
不見春風花,花落隨地飛?
不見南山鳥,年年擇新枝?
抱此區區意,紅顏須及時。
“非不慕古人,禮法難療饑?!?
但博旦夕歡,寧顧誰為誰?
還取故夫意,宛轉事新知。
新故轉盼間,生死酒一卮。
可憐東鄰婦,白首柏舟詩。
物化虛空萬象懸,
蘧蘧栩栩散云煙。
滿園都是華胥界,
何處香魂覓醉眠。
藍輿沖破曉堤煙,
宿鷺驚飛水滿田。
行久不知紅日上,
兩行官柳翠迷天。
滋蔓年來愈更深,
一刀截斷了無因。
不知大道陵遲處,
絆倒幾多忙走人。
舊社窺丹井,開林別有天。東山留謝傅,挹袖侶群仙。
繞舍樹扶疏,林光照道書。掩關辭問字,獨坐對清虛。
造物藏無盡,居然入靜觀。池吟春草后,荷凈倚□看。
谷口未堪親,囂然若有莘。日斜桑柘影,倘見下徵輪。
郭外無車馬,衡茅已自深。碧山何用遠,杖屨得相尋。
自愛籬邊菊,餐英待晚芳。盈樽多秫酒,客坐但傳觴。
平臺依淥水,喧靜稱垂綸。祇恐非熊兆,江湖異富春。
有祿辭卿相,無心事桔槔。滋蘭常九畹,此地卻忘勞。
彼何為者,敷過江門第,恨人奇士。朔塞南枝來往慣,筋力可知倦矣。弱不勝衣,狂思搖筆,隴上應無此。展圖一笑,十郎聊寫愁耳。
曾記細雨青蕪,雙挐小艇,問桃花流水。本欲逃名名不去,行遍山林城市。子定歸與,吾將作伴,摒擋西疇事。算來長策,為農今日良是。
蕭寺相從三十日,知君有畫未曾窺。煙云過眼還收去,恰似憑欄立久時。
沈牛二可歸耕去,百尾言之無乃多。安得神仙張果老,為君叱起滿池阿。
吾祖曾為沙苑牧,有孫窮相合騎驢。朝來忽起馳驅興,為見龍眠十馬圖。
杜陵劇有死生哀,小劫滄桑問大槐。
風雪輪蹄誰壯士,湘巫云雨剩荒臺。
故人贈鋏掀眉看,獨座清樽對影開。
醉意知憐新舄好,吾庭幸不長蒿萊。
市儈徒爭汗馬勞,千秋史筆炯難逃。
青山舊涕忘蘿薜,白地雄聲仗節旄。
頗憶烏臺依日近,未愁隼徑過云高。
佳人夙有椎埋膽,袖底純鉤漫屈撓。
惜我逡巡負所求,縛車駑鈍不能騮。
竟容落拓師張翰,幾見勛名悔許由。
黃蘗滿山饑雀苦,碧桃橫鏡淡蛾羞。
擁書坐作專城貴,一笑邯鄲夢里侯。
不覺故心移,年華冉冉知。
晴窗熏午睡,喧步愛芳吹。
幸緩西園夢,還留朔雪悲。
含情方幾日,誰道鬢添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