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府尹三首 其二
樂土豐年舊觀還,使君心事最相關。
祇因標致清于水,便有聲名重若山。
一室爐香書史畔,萬家杯酒管弦間。
漢庭選表虛公府,白玉鳴珂未許攀。
樂土豐年舊觀還,使君心事最相關。
祇因標致清于水,便有聲名重若山。
一室爐香書史畔,萬家杯酒管弦間。
漢庭選表虛公府,白玉鳴珂未許攀。
樂土重見豐年景象,舊日繁榮已然恢復,這與您(周府尹)的用心密切相關。只因為您品格高潔如清水般純凈,才贏得了如高山般厚重的聲名。您常于書齋中焚香靜讀,與典籍相伴;治下百姓則舉杯歡飲,管弦齊鳴共享太平。朝廷選拔人才,公府虛位以待賢臣,您的高潔風范如白玉鳴珂,令人難以企及。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此處指周府尹。
標致:指品格、風度。
書史:書籍,代指學問。
漢庭:借指朝廷。
鳴珂:顯貴者馬飾上的玉珂,行走時發出聲響,此處代指高位。
未許攀:難以企及。
此詩為送別周府尹而作, likely 創作于周府尹調任或離任之際。詩中通過對其治理成效與個人風范的贊頌,反映了當時地方官員重視民生、以清德治政的社會背景,亦可見詩人與周府尹的交誼。
全詩以'樂土豐年'起筆,緊扣周府尹的治績,繼而從品格、聲望、日常風范多角度刻畫其形象,尾聯以朝廷虛位、難以攀及作結,既贊其才德,又含惜別之意,是一首典型的頌別詩,展現了周府尹在地方的德政影響與崇高聲望。
花葉根莖迥不同,略無些子犯春風。羽衣縱落尋芳后,解作清涼烈日中。
從軍苦樂不難明,肯使毛錐負此生。鐵騎蹴云秋校獵,油幢敲雨夜論兵。發應瘴癘催全白,詩為江山助益清。詔下凱還今有日,阿綿聞已候門迎。
屯云蔭廣陌,零露濕古苔。中街日亭午,四面風徐來。
門外幾多春,特地愁人,紅英都作馬蹄塵。只有青青河畔草,一似相親。極目楚江濱,流水無津,野猿山鳥怨芳辰。叫雨呼云昏復曉,天也傷神。
寂寞寧復陳,嗟此明盛年。矯矯黃鵠姿,孤飛鎩其翰。山川郁以紆,道路長苦難。顧視雙游龍,嘆息浮云端。
而今秘閣古難如,何啻梁元十萬馀。無本盡從三館借,有簽重遣八分書。蕓香欲辟魚心蠹,汗簡猶嫌吏手疏。號作蓬山應不錯,祇緣清凈似仙居。
鸞衾鳳褥,夜夜常孤宿。更被銀臺紅蠟燭,學妾淚珠相續。花貌些子時光,拋人遠泛瀟湘。欹枕悔聽寒漏,聲聲滴斷愁腸。
鈍鍬攪動蒼龍窟,浪激波騰海岳昏。一笑不知深問訊,先師靈骨儼然存。
天倚岡巒翠萬重,倚樓搔首更書空。莓苔古屋荒秋雨,草木空山起夜風。漢帛北來邀塞雁,楚招南望憶江楓。塵埃流落悲生事,白發年來擬見攻。
直聲兄弟著青蒲,四海論交興不孤。繡斧銜恩天北極,江山留客古東吳。時聞鹽井詶書札,秋逼星津引舳艫。平準河渠蘭史在,野謀何事到潛夫。
《春秋》空抱尊王志,未有山陽史筆功。破曉穿林來一揖,暗愁文字掩英雄。
綿區浹宇,三萬里封疆。躬稼穡重光。神宗昔舉殊尤禮,今復睹吾皇。先農祀罷東郊曉,玉趾染游場。三推初畢公卿遍,從此萬斯箱。務農敦本。自古屬明王。方冊布彝章。吾皇睿圣躬千畝,將欲積神倉。去年宿雪田膏極,黛耜應農祥。堯郊擊壤迎歸輅,解雨遍遐荒。
池館清和風色軟。筍綠梅黃,細雨忙新燕。榴萼尚含紅一半。荷錢亂疊青猶淺。心緒未忺腸已斷。病損形骸,自是追陪懶。一縷麝煙斜作篆。日長慵把重簾卷。
琴薰應律。有細煙罥雨,濃露晞日。洛浦波生,湘渚風交,霓裳水佩爭出。姮娥欲共青鸞舞,飏錦幕、香霏紈質。喚海童、齊捧驪珠,艷色蕩搖鮫室。遙想麻姑壇上,翠霞與縞袂,相伴簫瑟。妖冶珊瑚,柔媚昌宗,敢污天然清謐。西峰玉井秋河近,看葉底、蜂房成蜜。便為君、摘向金尊,壓倒楚江萍實。
握手白下門,棹歌莫催發。且沽玉壺酒,共醉金陵月。明日望匡廬,孤舟坐超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