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倪老伯輝九曲池有懷元龍參寥
云月娟娟淮海秋,
隋家池上共浮游。
可憐一段風流事,
特欠支郎與子猷。
云月娟娟淮海秋,
隋家池上共浮游。
可憐一段風流事,
特欠支郎與子猷。
云兒皎潔、月兒明亮,淮海大地正是一派秋色,我們一同在隋家池上自在游玩。這一段風流韻事真是令人心生感慨,只可惜少了像支遁和王子猷這樣的人物。
娟娟:形容云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淮海:指淮河與海之間的地區。
浮游:漫游、暢游。
可憐:這里是可惜、可嘆的意思。
特欠:只缺少。
支郎:指東晉高僧支遁。
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東晉名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是詩人與倪老伯輝在九曲池游玩時所作。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與友人在池上游玩,觸景生情,聯想到古代的風流人物,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游玩之事并表達對古代風流人物的向往。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文化底蘊。
閑園清氣滿,新興日堪追。隔水蟬鳴后,當簷雁過時。雨余槐穟重,霜近藥苗衰。不以朝簪貴,多將野客期。
誰言高靜意,不異在衡茅。竹冷人離洞,天晴鶴出巢。深籬藏白菌,荒蔓露青匏。幾見中宵月,清光墜樹梢。
逍遙人事外,杖屨入杉蘿。草色寒猶在,蟲聲晚漸多。靜逢山鳥下,幽稱野僧過。幾許新開菊,閑從落葉和。
留情清景宴,朝罷有余閑。蝶散紅蘭外,螢飛白露間。墻高微見寺,林靜遠分山。吟足期相訪,殘陽自掩關。
深齋嘗獨處,詎肯厭秋聲。翠筱寒愈靜,孤花晚更明。每因逢石坐,多見抱書行。入夜聽疏杵,遙知耿此情。
蒼翠經宵在,園廬景自深。風凄欲去燕,月思向來砧。碧石當莎徑,寒煙冒竹林。杯瓢閑寄詠,清絕是知音。
門巷唯苔蘚,誰言不稱貧。臺閑人下晚,果熟鳥來頻。石脈潛通井,松枝靜離塵。殘蔬得晴后,又見一番新。
卷簾天色靜,近瀨覺衣單。蕉葉猶停翠,桐陰已爽寒。云從高處望,琴愛靜時彈。正去重陽近,吟秋意未闌。
竹徑通鄰圃,清深稱獨游。蟲絲交影細,藤子墜聲幽。積潤苔紋厚,迎寒薺葉稠。閑來尋古畫,未廢執茶甌。
風物已蕭颯,晚煙生霽容。斜分紫陌樹,遠隔翠微鐘。宿客論文靜,閑燈落燼重。無窮林下意,真得古人風。
結茅當此地,下馬見高情。
菰葉寒塘晚,杉陰白石明。
向爐新茗色,隔雪遠鐘聲。
閑得相逢少,吟多寐不成。
識君春未半,意欲住經秋。
見酒連詩句,逢花跋馬頭。
別來唯獨宿,夢里尚同游。
所在求飧過,無因離得愁。
曲渚回花舫,生衣臥向風。
鳥飛溪色里,人語棹聲中。
余卉才分影,新蒲自作叢。
前灣更幽絕,雖淺去猶通。
憶昔兩京官道上,
可憐桃李晝陰垂。
不知誰作巡花使,
空記玄宗遣種時。
詩人甘寂寞,居處遍蒼苔。
后夜蟾光滿,鄰家樹影來。
豈知蓮帳好,自愛草堂開。
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亭午無公事,垂簾樹色間。
僧來茶灶動,吏去印床閑。
傍竹行尋巷,當門立看山。
吟詩老不倦,未省話官班。
石抱龍堂蘚石干,
山遮白日寺門寒。
長松瀑布饒奇狀,
曾有仙人駐鶴看。
萍岸新淘見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遙。
空余孤嶼來詩景,共知浸潤同雷澤,何慮川源有旱苗。
漸見風沙暗,蕭關欲到時。
兒童能探火,婦女解縫旗。
川絕銜魚鷺,林多帶箭麋。
暫來戎馬地,不敢苦吟詩。
共知行處樂,猶惜此時分。
職已為書記,官曾校典墳。
寒城初落葉,高戍遠生云。
邊事何須問,深謀只在君。
常懷獨往意,此日去朝簪。
丹詔榮歸騎,清風滿故林。
諸侯新起敬,遺老重相尋。
在處饒山水,堪行慰所心。
莫厭通宵坐,貧中會聚難。
堂虛雪氣入,燈在漏聲殘。
役思因生病,當禪豈覺寒。
開門各有事,非不惜余歡。
歸省值花時,閑吟落第詩。
高情憐道在,公論覺才遺。
春雨連淮暗,私船過馬遲。
離心可惆悵,為有入城期。
起家聲望重,自古更誰過。
得在朝廷少,還因諫諍多。
經年愁瘴癘,幾處遇恩波。
入境無余事,唯聞父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