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黃公度二首 其一
茫茫遠道九秋思,渺渺涼波萬頃陂。
八月靈槎虛漢使,三閭奇服怨湘妃。
醉傾滄海麻姑酒,劫入商山橘叟棋。
鐵漢高樓閒悵望,嶺云南護黨人碑。
茫茫遠道九秋思,渺渺涼波萬頃陂。
八月靈槎虛漢使,三閭奇服怨湘妃。
醉傾滄海麻姑酒,劫入商山橘叟棋。
鐵漢高樓閒悵望,嶺云南護黨人碑。
在茫茫的遠路上,我懷著秋日的思念之情,那渺渺的清涼水波如同萬頃的池塘。八月時本想如乘靈槎的使者去探尋,卻只能落空;我像屈原身著奇服,又似湘妃滿懷哀怨。我沉醉中傾飲著如麻姑所釀的美酒,仿佛陷入了商山橘叟下棋般的劫數。我在鐵漢高樓間惆悵地遠望,嶺南的云守護著那記載黨人事跡的碑。
九秋:秋季共九十天,故稱九秋,這里指秋季。
陂(bēi):池塘。
靈槎(chá):神話中能乘往天河的木筏。漢使:這里指乘槎去天河的使者。
三閭: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閭大夫。奇服:屈原《離騷》有“余幼好此奇服兮”。湘妃:傳說中舜的妃子娥皇、女英。
麻姑酒:傳說麻姑以靈芝釀酒。
商山橘叟:指商山四皓,傳說他們曾在山中下棋。
鐵漢高樓: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詩人所處之地。
黨人碑:宋徽宗時蔡京將司馬光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刻石立碑,稱黨人碑。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黃公度是晚清愛國詩人、外交家。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與黃公度分離期間,當時社會處于變革動蕩時期,詩人可能借詩表達對友人的牽掛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世事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大量用典,使詩歌富有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算廣泛,但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和復雜的情感世界。
縱轡不嫌遠,逢山猶一登。
夕陽波渺渺,殘雪塔層層。
折竹橫遮道,饑烏下啄冰。
欲歸還小駐,倚杖對崚嶒。
風日催曛暮,江溪半濁清。
春寒歸雁急,沙遠落鷗驚。
有志詩書誤,無家去就輕。
短篷扄不寐,高枕念平生。
有屋吾堪老,無田子緩求。
長江惟可飲,萬事不須謀。
政爾天從欲,端因鬼瞰憂。
平生晏平仲,能費幾狐裘。
六載今如此,青松到屋梁。
何言聲籍籍,直作去堂堂。
事已難追悔,天高只痛傷。
當時巴蜀使,書疏不能忘。
小雨濕詩人,人疑過渡頻。
望山高著眼,就樹巧遮身。
有句尋鷗說,無家認鶴親。
明朝上京去,釃酒酹溪神。
在昔西游日,飄然入劍關。
酒醒天外驛,詩爽峽中山。
天地羈棲久,鄉園縞素還。
不堪明鏡里,重覓舊朱顏。
落日宜平野,回車憩薄陰。
羸牛歸徑險,寒雀聚枝深。
足未傷和玉,文曾賣蜀金。
百年渠未已,出處遂何心。
花氣濕書簽,琴風入畫簾。
綠陰連地黑,朱果落枝甜。
客去從鸚語,人歸問鵲占。
村居近城郭,幽興得相兼。
晴雨煙云態,高深會見聞。
亂山依越定,一水向吳分。
元白諸侯表,楊王俊士群。
春風到紅綠,花草總能文。
晚進違前輩,湮才重此州。
絕知他日少,預作百年憂。
樵牧非身致,聰明不我謀。
莫令司馬藁,祗候茂陵求。
月下傾殘酒,風前讀斷碑。
采江那有意,陟岵不無悲。
樹影經船疾,灘聲到枕遲。
重來更何日,放棹欲何之。
懸崖三百丈,五里到松門。
路盡始佳處,苔深無屐痕。
細泉牛乳滴,亭午艾香溫。
舟楫經行疾,無勞具酒尊。
窗外梧桐樹,霜風特地吹。
莫輕初下葉,長別所生枝。
便有青蔥見,應無歲月追。
先人移得汝,吾鬢復如絲。
潮水遲朝渡,湖村竟日留。
肯從沽酒飲,故作挾書游。
得句因題壁,逢人問買州。
雙鳧應不遠,知道客來不。
午夜通明泊,朝來自啟篷。
驟看潮帶雨,還作雪隨風。
酒薄愁無料,詩難老未工。
疎寮有奇士,恨不此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