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存西歸浙
去住經雙眼,風塵足百蠻。懷高為客易,年老別家難。
水闊孤帆滿,天涼夜酒乾。今朝歌別曲,禪緒太無端。
親戚天涯遍,琴書道路遲。寺邊分野衲,嶺上見佳兒。
華萼船尤麗,秋風句自奇。獨憐流水意,何處更相期。
去住經雙眼,風塵足百蠻。懷高為客易,年老別家難。
水闊孤帆滿,天涼夜酒乾。今朝歌別曲,禪緒太無端。
親戚天涯遍,琴書道路遲。寺邊分野衲,嶺上見佳兒。
華萼船尤麗,秋風句自奇。獨憐流水意,何處更相期。
來去之事都已看在眼里,這一路風塵歷經了眾多荒蠻之地。心懷高遠做游子容易,可年老了離開家鄉卻艱難。水面寬闊孤帆鼓滿風,天氣涼了夜里的酒也喝完。今天唱起離別的歌曲,禪意的思緒無端涌起。親戚遍布天涯,帶著琴書行路遲緩。在寺廟邊與僧人分別,在山嶺上見到優秀的晚輩。乘坐的船如并蒂花般華麗,秋風中詩句自然新奇。只憐惜流水的情意,不知何處還能再相逢。
去住:指來去、行止。
雙眼:這里表示親眼所見。
風塵:指旅途的勞累和艱辛。
百蠻:泛指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這里指荒遠之地。
懷高:心懷高遠。
野衲:指僧人。
華萼:本指花蒂,后常用來比喻兄弟,這里形容船的華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但人們仍需為生計或理想奔波的時期。詩人可能與沈存西交情深厚,在友人西歸浙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友人的不舍和對人生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將離別之情與人生感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常見情感和表現手法。
寺閤巖樓望不稀,越王城畔早春歸。尋溪放舸煙花豁,立馬聽鶯醉落暉。
雁蕩汀洲天漢流,奔雷噴雪下龍湫。北風晴霧濛濛合,倚石捫蘿迥自愁。
華頂晴登挹彩霞,云君仙子列如麻。瑯玕芝草幽難掇,來往時瞻白鹿車。
合沓巖巒生紫煙,赤城遙見石梁懸。攀松帖岸窺難下,鶴駕鸞驂度羽仙。
掛席東南萬里回,海潮八月拍天來。巨鰲一涌三山動,五色樓臺中自開。
床頭蕕草參詩草,
門外松聲答水聲。
坐對溪山安硯席,
方田如罫賦春耕。
吳儂青蓋已云何,
郎罷猶能欸乃歌。
湖上船稀西子老,
城中馬響北人多。
珍烹富戶金千埒,
負販貧民雨一蓑。
倏忽虛盈三十載,
世間春夏幾南柯。
改歲馀寒寂寂春,況于江畔少相親。
自題綠竹貽君子,誰把青芹念野人。
欲向社閭歌樂土,還依漁榜隔囂塵。
清談倘及鴟夷處,試與乘槎一問津。
幽齋景蕭索,
懶漫性相親。
窗竹能醫俗,
園葵不救貧。
殘書留教子,
淡月照隨人。
岑寂故鄉夢,
閒鷗況此身。
遠峰涵碧水拖藍,
才放新青春已三。
無那縈愁復縈恨,
曉風殘月憶江南。
得寶無須聘婦錢,
新弦唱徹《想夫憐》。
同牽白發三千丈,
共結紅絲一百年。
鬢攏春煙濕翠翹
石榴裙幔裊纖腰
絳唇不敢深深注
卻怕香脂污玉簫
為園近茂陵,甘露遍垂藤。月底寒猶墜,風前曙欲凝。餐蓮疑太華,瀹茗勝中泠。試作相如賦,誰云渴未能。
泠然松竹徑,點綴自何年。北固昭明寺,中嵩慧可禪。寒生金掌外,清注玉壺前。好傅何郎頰,朱衣拭更妍。
多年不蹋陽明路,
今日重來院院行。
好在千秋馮觀主,
修廊一見眼偏明。
繞閣是秋山。獨倚斜陽一面。又是西風催暝,問銷凝誰見。
秋山遮處是天涯,遠思知何限。漾作寒煙無數,向天涯不散。
東囤掃場方暫歇,
插秧車水又相催。
衰年樂得身強健,
常愿南山到眼來。
飛埃不到碧霄圓,失隊哀鴻畏入煙。須發似明還似暗,冰霜如割亦如燃。光浮斗柄人何遠,影落關山恨獨先。回首秦淮歌舞地,可堪皎潔酒樓前。
高無山勢冷無秋,磧闊空低攬客愁。去馬不嘶霜箭急,征鴻頻過羽聲稠。飄多白雪光偏厚,涷盡黃河影不流。南國明珠應可惜,逢人只是暗中投。
蹄輪終古繞秦川,冷落窺人缺復圓。吹笛帶光侵肺腑,飛霜無地著云煙。人當乞食逢初亂,事不酬心付曩緣。收拾淚痕支瘦骨,雞鳴應有向南鞭。
昭關曾照伍家須,失路方慚鎮海珠。鏡破持來吾瘦矣,我安歸處汝知乎。烏啼地闊愁如海,魂醒人孤影在湖。劫火又燒山澤涸,重騎羸馬出皇都。
丈夫原不事王侯,短發星星月一鉤。事在乾坤人自老,道存丘壑我何求。蜿蜒山勢寒流玉,寂寞僧懷似著秋。投得旅邸茅閣小,依稀疑是仲宣樓。
高館動離瑟,親賓聊嘆稀。
笑歌情不盡,歡待禮無違。
清露府蓮結,碧云皋鶴飛。
還家與□惠,雨露豈殊歸。
脫绔下田中,
盎漿著塍尾。
巡行遍畦畛,
扶耖均泥滓。
遲遲春日斜,
稍稍樵歌起。
薄暮佩牛歸,
共浴前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