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貼子詞 皇后閣五首 其一
仙木浮瓊醴,香菰簇寶槃。
漢宮三十六,爭奉圣人歡。
仙木浮瓊醴,香菰簇寶槃。
漢宮三十六,爭奉圣人歡。
用仙木浸泡的美酒漂浮著,散發香氣的菰米粽子簇擁在精美的盤子里。漢宮中眾多的妃嬪,都爭著向皇后獻上歡樂。
仙木:端午時用的一種辟邪之木,如桃木等。
瓊醴:指美酒。
香菰:菰即茭白,這里指用菰葉包的粽子。
寶槃:精美的盤子。
漢宮三十六:泛指漢宮中眾多的妃嬪。
圣人:這里指皇后
此詩可能創作于端午節時的宮廷之中。在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宮廷有慶祝的習俗,作者創作此詩或許是為了描繪宮廷中慶祝端午的場景,展現宮廷的富貴祥和以及對皇后的尊崇。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宮廷端午節的熱鬧場景,突出對皇后的尊崇。其特點是語言華麗,生動展現了宮廷節日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宮廷的節日文化。
飛鵲臺前暈翠蛾,千金新換絳仙螺。最難加意為顰多。
幾處睡痕留醉袖,一春愁思近橫波。遠山低盡不成歌。
御林初夏晴明日,天子乘龍喜色多。共訝飛云擎白玉,渾看匹練下銀河。同游環碧臣何幸,賜對重華語更和。應制慚無天馬賦,南薰惟誦舜廷歌。
九重飛蓋駕祥龍,仙仗如云出帝宮。金勒雕鞍當午麗,草茵花障倍春融。鑾輿已許詞臣從,玉食仍教御饌供。錫服承恩更稽首,庸愚何以答重瞳。
令德當時重,高門舉世推。
從夫榮已絕,封邑寵難追。
陌上人皆惜,花間鳥亦悲。
仙郎看隴月,猶憶畫眉時。
黃沙白骨秦城路,誰驅五丁移此。斷壁蓬支,空椽蘚繡,王謝依稀鄰里。斜陽半紫。猶凄戀當年,漢旌遺壘。歌舞繁華,漂花春去付流水。
何堪重問往事。裹創猶肉薄,弮刃東指。捧土填川,揮戈返日,空使英雄垂涕。笙簫殘市。有倦客憑闌,壺觴無味。逃酒逃禪,問誰知我意。
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聽荒雞動。此際閒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裯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
啼碎春光鶯燕語。一片花飛,又是天將暮。欲乞放晴春不許。黃昏更下廉纖雨。
春去應知郎去處。好屬春光,共向郎邊去。畢竟春歸人獨住。澹煙芳草千重路。
橋南橋北兩通街,賦手文心氣類諧。
琴韻書聲傳里巷,燈光劍影點蕭齋。
杏壇設教宏心愿,絳帳翻經樹式楷。
薺麥青青蒲柳綠,名賢相遇樂無涯。
宗廟蒸嘗禮,
朝廷覲見儀。
無窮天下事,
不過似農時。
炎官火傘罩中區,
病老低垂氣不蘇。
難學孫兒頻飲冷,
時將冰水洗霜須。
花鳥亦何意,見之而眼明。
鳥啼花發處,對主是三清。
城宿寧非寂,山泉亦是喧。
要知喧寂處,動靜此心然。
人間萬事若磨持,
叢入枯榮利害機。
秪有一般無對處,
都如天地未分時。
燕啄皇孫大業空,枉教籌策振英風。
兩朝宿學聲名振,四字爰書詰責工。
誤國景隆偏宥罪,憐才廣孝竟無功。
煌煌賜謚昭殊典,聊慰忠魂冥漠中。
幾樹松楸鎖夕陽,
誰題詩伯夜臺坊。
云山有夢三千里,
便是生離也斷腸。
春泥翠濕,任柳絲一把,拖地無跡。
夢覺池塘,卷起疏簾,濃藍暗染吟席。
瞢騰蜻眼偷窺處,笑沒個、踏青人識。
漸綠陰、紅到斜陽,尚恐看朱成碧。
見說花鈿墜了,幾回喚小玉,階畔難覓。
斗向窗前,籠袖拈來,紺唾輸他顏色。
東風吹透長堤路,又想像、翔羅裙褶。
問甚時、長遍空山,高下冷煙同滴。
春晴昨日赴花期,妒雨狂風負所私。
白塔祠前云影斂,黃金臺上鳥聲悲。
客愁不散西山雪,鄉夢虛鉆北海龜。
壯志憑君堅似石,十年獻賦未應遲。
高言不止眾人心,折楊皇荂易為音。我見斯人每有得,可知語上資堪任。
眼中時賢愿識少,于水譬見瀟清深。先生偉節風天下,求匹于古非于今。
寒泉舊井不自惻,汲引后進猶鉤沈。窺公性情實至厚,憂時念友恒欽欽。
去年蘇州誄循吏,高臺流水朱弦喑。我今師喪重繭赴,服勤一念空差參。
感我遠行忘新歲,招上湖樓邀客吟。騁妍抽秘盈眾態,游心竄句費幾斟。
北海酒尊誰擎舉,潁川公子相追尋。明朝辭去船下水,回看大別春陰陰。
武昌三度食魚美,宿留桑下慚精諶。微韽回衍聲病澈,撞鐘試可繩題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