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忠文公祠
燕啄皇孫大業空,枉教籌策振英風。
兩朝宿學聲名振,四字爰書詰責工。
誤國景隆偏宥罪,憐才廣孝竟無功。
煌煌賜謚昭殊典,聊慰忠魂冥漠中。
燕啄皇孫大業空,枉教籌策振英風。
兩朝宿學聲名振,四字爰書詰責工。
誤國景隆偏宥罪,憐才廣孝竟無功。
煌煌賜謚昭殊典,聊慰忠魂冥漠中。
漢成帝時趙飛燕姐妹殘害皇孫,這里借指明朝局勢,大業已空,白白地讓人謀劃策略、振奮英風。方公歷經兩朝,學問深厚、聲名遠揚,卻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嚴厲責問。李景隆誤國卻被寬恕罪行,方孝孺愛惜人才卻最終沒有成功。如今隆重地賜謚號,彰顯特殊的恩典,姑且在冥冥之中安慰方公的忠魂。
燕啄皇孫:典出漢成帝時趙飛燕姐妹殘害皇孫之事,這里借指明朝宮廷變故。
籌策:謀劃策略。
兩朝宿學:指方孝孺歷經洪武、建文兩朝,學問淵博。
四字爰書:爰書指記錄囚犯供詞的文書,“四字爰書”可能指給方孝孺定的罪名。
景隆:指李景隆,他在靖難之役中指揮不力,卻未受嚴懲。
廣孝:指姚廣孝,他曾勸朱棣不要殺方孝孺,但未成功。
賜謚:指朝廷給方孝孺賜謚號。
方孝孺是明初著名學者、文學家、思想家,因拒絕為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滅十族。此詩創作可能是在朝廷為方孝孺賜謚號之后,作者感慨其忠而被冤的命運以及當時朝廷的政治狀況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為方孝孺鳴不平,突出其忠而被冤的悲劇。它通過運用典故和對比手法,展現了歷史的不公。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后人對方孝孺的同情和對那段歷史的反思。
試走夷門道,徘徊念此身。抱關空有客,虛左竟何人。
白云雙袖帶天香,忠節祠參谷隱傍。春半花開兼蓓蕾,風和柳舞任低昂。巉巖嶺峻登還怯,蒼翠林深步更長。返照在山杯在手,諸君能不為詩忙。
白藏氣已暮,玄英序方及。稍覺螀聲凄,轉聞鳴雁急。穿池狀浩汗,筑峰形嶪岌。旰云緣宇陰,晚景乘軒入。風來幔影轉,霜流樹條濕。林際素羽翾,漪間赪尾吸。試欲游寶山,庶使信根立。名利白巾談,筆札劉王給。茲樂逾笙磬,寧止消悁邑。雖娛惠有三,終寡聞知十。
賚糧共適國,所入各有宗。遠近既以異,紆直亦匪同。崎嶇不共畫,會合遙自通。顏孟質雖殊,學不虧全功。二程本兄弟,門徑咸有從。紛紛議朱陸,毋乃迷先蹤。大道如康莊,途轍普正中。明珠媚淵澤,美玉貫白虹。太華峙東西,衡廬接蒼穹。羅浮起南海,兀立亦自雄。君歸倍馀積,佇看凌霄峰。
中原諸子氣爭雄,君自縱橫擅國工。燕市飛虹曾貫日,郢人滅堊已成風。寧論猿臂淹諸將,祗為蛾眉妒六宮。林下未須嗟偃蹇,江湖萬里一冥鴻。
鶯婉轉,燕呢喃。風細檐鈴碎,跳珠落玉盤。琴案無人鳥飛下,三三兩兩蹴冰弦。我自閉目倚欄檻,閑聽花林二月天。
片云載雨過江鷗。水色澹汀洲。小蓮玉慘紅怨,翠被又經秋。涼意思,到南樓。小簾鉤。半窗燈暈,幾葉芭蕉,客夢床頭。
閑步驛庭前,今夕是何夕。松風灑客衣,花露滴苔石。
遼后洗妝池,琵琶聽罷時。楊花莫飛去,留伴大閼氏。
蓮社老僧隨幻去,蓉城學士也難尋。三毗尼地無生死,一剎那間有古今。不向空王拋世法,卻從初地寄鄉心。法堂總自巍峨在,還有茱萸探淺深。
此夜十分滿,中秋萬古情。素娥應不老,蒼鬢可憐生。追想歡呼處,翻成嘆息聲。悲歡人自爾,月是一般明。
曩誰筑孤亭,勝日有感遇。永懷劉隨州,因榜白云句。遺老不能談,歲月忽成屢。綠陰斤斧盡,華屋風雨仆。吳侯七閩英,宰縣有真趣。弦歌解民慍,根節去吏蠹。材收佛宮馀,工有子來助。廈成燕雀賀,水滿鳧雁翥。四海名士來,一笑佳客聚。云興碧山留,云散清江去。斯須成蒼狗,皆道不如故。至人觀萬物,誰有安立處。寄語吳令君,但遣糟床注。
晚霞零亂雨初收,露柳風蟬昨夜秋。聞說元規偏愛月,肯容王粲賦登樓。誰言有策堪經世,不擬將心更養愁。何處少年吹玉笛,欲回天地入孤舟。
陶公辭彭澤,亦復聊其生。磬折豈足勞,而以事躬耕。安能如旅葵,百谷產中庭。鼎鼎百年內,貴在愿與并。濁醪佐新詩,聊以娛性靈。偶然獲為人,偶獲千載名。名者自隨之,獲者安所營。竊窺逸民言,令人愧浮榮。
邂逅俱青眼,招攜愧白頭。穿林猶畏日,坐石忽驚秋。不作崎嶇倦,幾成汗漫游。臨分懷杜老,月涌大江流。步武高低外,生涯夢寐中。不知三徑足,信是一生窮。觸目如逢舊,隨緣似有功。便應參羽翼,何異注魚蟲。軒廡千尋碧,江山一抹紅。微吟接僚友,健啖趁群童。戀別猶能暫,論歡昔已通。更憑將此況,遠問霅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