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先夫子遺像二首 其二
蜀魄啼鵑意外聲,蘭陔缺養倍凄清。
倡隨虛說三生約,形影惟馀兩淚傾。
半世精神消道路,十年烽火誤功名。
關心最是難拋處,志愿何時了向平。
蜀魄啼鵑意外聲,蘭陔缺養倍凄清。
倡隨虛說三生約,形影惟馀兩淚傾。
半世精神消道路,十年烽火誤功名。
關心最是難拋處,志愿何時了向平。
杜鵑鳥發出意外的啼鳴聲,就像我內心的悲戚。在奉養長輩上有所缺失,讓我倍感凄涼。雖說曾有夫妻相伴三生的約定,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只,淚水傾流。先夫半生精力都消耗在奔波的道路上,多年的戰火耽誤了他的功名。最讓我牽掛難以割舍的,是他的志愿何時才能實現。
蜀魄啼鵑:傳說古蜀王杜宇死后化為杜鵑鳥,啼聲悲切,這里借指悲啼之聲。
蘭陔:指對父母的奉養,蘭陔缺養指在奉養父母方面有缺失。
倡隨:指夫妻和睦相處。
三生約:指夫妻前世、今生、來世的約定。
向平:東漢人向長,字子平,子女婚嫁之事完成后,遂漫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終。這里“了向平”指完成志愿。
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展先夫遺像時所作。詩中“十年烽火誤功名”表明當時處于戰亂時期,先夫一生奔波卻因戰火未能實現功名,詩人在失去丈夫后,睹物思人,感慨萬千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表達對先夫的懷念與哀思。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描寫自身感受和先夫經歷,展現了戰亂對人生的影響。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女性在家庭變故和社會動蕩下的情感世界。
遠郭日曛曛,停橈一訪君。
小橋通野水,高樹入江云。
酒興曾無敵,詩情舊逸群。
怪來音信少,五十我無聞。
真僧上方界,山路正巖巖。
地僻泉長冷,亭香草不凡。
火田生白菌,煙岫老青杉。
盡日唯山水,當知律行嚴。
日下西塞山,南來洞庭客。
晴空一鳥渡,萬里秋江碧。
惆悵異鄉人,偶言空脈脈。
夜香聞偈后,岑寂掩雙扉。
照竹燈和雪,穿云月到衣。
草堂疏磬斷,江寺故人稀。
唯憶江南雨,春風獨鳥歸。
故人何處歿,謫宦極南天。
遠地身狼狽,窮途事果然。
白須才過海,丹旐卻歸船。
腸斷相逢路,新來客又遷。
落日馳車道,秋郊思不勝。
水云遙斷緒,山日半銜棱。
遠吠鄰村處,計想羨他能。
深窺思不窮,揭趾淺沙中。
一點山光凈,孤飛潭影空。
暗棲松葉露,雙下蓼花風。
好是滄波侶,垂絲趣亦同。
萬里窮秋客,蕭條對落暉。
煙霞山鳥散,風雨廟神歸。
地遠蛩聲切,天長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搖搖歌扇舉,悄悄舞衣輕。
引笛秋臨塞,吹沙夜繞城。
向峰回雁影,出峽送猿聲。
何似琴中奏,依依別帶情。
利劍太堅操,何妨拔一毛。
冤深陸機霧,憤積伍員濤。
直道非無驗,明時不錄勞。
誰當青史上,卒為顯詞褒。
四回山一面,臺殿已嵯峨。
中路見山遠,上方行石多。
天晴花氣漫,地暖鳥音和。
徒漱葛仙井,此生其奈何。
高閣去煩燠,客心遂安舒。
清流中浴鳥,白石下游魚。
秋樹色凋翠,夜橋聲裊虛。
南軒更何待,坐見玉蟾蜍。
殘獵渭城東,蕭蕭西北風。
雪花鷹背上,冰片馬蹄中。
臂掛捎荊兔,腰懸落箭鴻。
歸來逞余勇,兒子亂彎弓。
孤舟越客吟,萬里曠離襟。
夜月江流闊,春云嶺路深。
珠繁楊氏果,翠耀孔家禽。
無復天南夢,相思空樹林。
拔蒲來,領郎鏡湖邊。郎心在何處,莫趁新蓮去。
拔得無心蒲,問郎看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