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江上作
萬里窮秋客,蕭條對落暉。
煙霞山鳥散,風雨廟神歸。
地遠蛩聲切,天長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萬里窮秋客,蕭條對落暉。
煙霞山鳥散,風雨廟神歸。
地遠蛩聲切,天長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在這深秋時節(jié),我這個漂泊萬里的游子,面對著落日余暉,倍感蕭條。煙霞中,山間鳥兒散去;風雨里,廟神歸去。地處偏遠,蟋蟀鳴聲急切;天空遼闊,大雁身影稀少。怎能忍受這搗衣聲,不禁幽思起寒衣。
窮秋:深秋。
落暉:落日余暉。
蛩(qióng):蟋蟀。
砧杵(zhēn chǔ):搗衣用具,這里指搗衣聲。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看出詩人處于漂泊狀態(tài)。在深秋時節(jié),江上的蕭瑟之景觸動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從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fā)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xué)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xiàn)了晚唐時期游子羈旅的常見情感。
當今一代數(shù)詞宗,俯視榆生獨仰公。十譜論叢傳海外,遍栽桃李滿春風。
夏日尋幽到上方,清陰滿地午生涼。雨過山色重重好,風度荷花陣陣香。詩景百般行處有,塵緣萬種坐來忘。云扃叩遍無人見,惟有殘書滿石床。
是花紅似美人心。小坐春馀一線陰。開到高樓夜氣深。舊羅襟。綠鬢欺狂勸爾簪。
虎將親提十萬師,功成頻奏乞歸詞。寧知巧貝生文錦,不信明珠溷素絲。上將且開黃菊宴,游人先到赤松祠。飛霜夜發(fā)河橋舫,愁絕乖龍入夢思。
老子從來寵利輕,于棋待詔昧平生。內(nèi)中稱賞秦郎帖,御筆批依不必更。最怕?lián)ぴ~與草麻,明朝傳布競攻瑕。而今失韻乖平仄,撻市哄堂一任他。
后學(xué)資模楷,先生久里居。兩兒聯(lián)玉筍,三命佩銀魚。米廩無重席,蓬山孰校書。如何遺此老,宰木遽蕭疏。
茅齋寄在小城隈,舊國霜前白雁來。藥里關(guān)心詩總廢,菊花從此不須開。
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神鋒三尺強,落手斷金鐵。在昔臨元戎,志在除草竊。怒來死不顧,決眥肝膽裂。老蛟繞腰臥,夜枕寒泉冽。維時誠女賴,豈忍時暫輟。中途偶棄置,竟踐秋扇轍。塵埋土花暗,繡澀神氣滅。思之終永傷,默坐慘不悅。敢忘漢宣詔,不負呂虔說。金風吹秋郊,賊馬政侵軼。又當攜女去,舊義未遽絕。莫瑩鸊鵜膏,恐污荊卿血。
中年親舊遠,寂莫歲時過。有客山南集,開尊月下歌。三更來白露,一水靜銀河。不得同清賞,因詩感慨多。
林下見清真,草衣如野人。開花冰雪里,豈是不知春?
張君宗派自留侯,壯歲成名入士流。一代詩聲如玉振,千鈞筆力挽銀鉤。平山邂逅初青眼,汴水伶仃已白頭。遙想荷花好時節(jié),故人吟倚仲宣樓。
舟居翻愛步,三里傍江斜。山雨猶藏樹,溪風忽聚花。穿云閑揀石,折柳坐書沙。望望夭桃色,層城一片霞。
返照孤城落木中,盡船秋水坐來空。影涵樓閣人齊過,香引蒹葭路轉(zhuǎn)通。云氣襲樽溫復(fù)冷,笛聲將柂北還東。不須預(yù)問天邊月,波上馀霞閃閃紅。
今日何日春晝長,祥云五色如蓋幢。玄元儼在云中央,群仙雜遝進壽觴。鳳麟為脯瓊為漿,彈八瑯璈舞霓裳。玄元既醉悅且康,授以長生不老之藥方,我公之壽三千霜。
萬松陰里隱禪扉,一上中峰入翠微。澗口綠蘿侵岸幘,林端祗樹拂行衣。春城乞食何人到,滄海浮杯更未歸。此度尋僧應(yīng)不遇,泉聲山影思依依。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