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 其八十二
寒壚爆栗死灰然,
酒冷燈昏倦欲眠。
驚喜讀書聲到耳,
細聽仍是《八銘篇》。
寒壚爆栗死灰然,
酒冷燈昏倦欲眠。
驚喜讀書聲到耳,
細聽仍是《八銘篇》。
寒冷的火爐中栗子爆裂,死灰重新燃燒起來,酒已變冷,燈光昏暗,我疲倦得只想睡覺。驚喜地聽到讀書的聲音傳入耳中,仔細一聽讀的仍是《八銘篇》。
寒壚:寒冷的火爐。
爆栗:栗子在火中爆裂。
死灰然:死灰復燃,“然”同“燃”。
《八銘篇》: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當時流傳的一種勸誡、勵志的文章。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作于1839年,這一年作者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往返途中,寫成三百一十五首短詩,并總命名為《己亥雜詩》。此詩可能是他在旅途中某個寒冷夜晚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生活中的小驚喜,通過環(huán)境描寫和情感變化的刻畫,展現(xiàn)出詩人對生活的細致感受。在龔自珍的詩作中,以這種細膩的生活場景入詩,豐富了其作品的表現(xiàn)內容。
行行西復西,稍喜市聲靜。
征夫指前路,望望梅花嶺。
淡煙雞犬村,落日牛羊徑。
忽見荷鋤人,喚起歸田興。
人生逆旅困風波,
大似寄居鸚鵡螺。
月白江空無一事,
不須更作釣魚蓑。
西風一夜桂林霜,
入手天涯字數(shù)行。
世變可憐身漸老,
官閒差喜母能將。
網羅文獻何曾倦,
談笑公卿不諱狂。
今日門材衰落盡,
眼中惟汝白眉長。
玉皇親自策才猷,
誰作靈鰲上釣鉤。
俊思內窺天問邃,
韶光中看御香浮。
尚懷獻藝趨前列,
何幸持衡綴上流。
欲向鸞輿心未放,
更須銀燭始回頭。
千年石洞空苔蘚,不見當時洞里人。
百尺巖花搖碧落,幾條煙柳絕紅塵。
已知世上還醒少,莫怪山中打睡頻。
細檢斷碑愁注目,貞元徒識守藩臣。
龍鐘何處覓棲枝,
昕夕唯謀酒一卮。
青鏡流年看發(fā)變,
白云芳草適心頤。
徒瞻桃李飛紅彩,
慣聽鳳鸞鳴盛時。
七九風光飄瞥過,
遙承吉語卜昌其。
翠幕綺筵張,淑景難忘。
陽關聲巧繞雕梁。
美酒十分誰與共,玉指持觴。
曉枕夢高唐,略話衷腸。
小山池院竹風涼。
明夜月圓簾四卷,今夜思量。
天中記得謁鳧旌
白下依依話舊情
宦久卻憐添短鬢
功多方擬請長纓
如何應詔來旗鶴
還望揚靈跨海鯨
鴻筆幸教傳令子
賢書早達振家聲
風吹清漏夜漫漫,
把酒敲棋興未闌。
樂事抵須千日醉,
浮生轉瞬半枰殘。
功名塵土成蕉夢,
松柏冰霜結歲寒。
聊取歡顏忘勝負,
傾懷莫放一杯寬。
兌澤何言說,秋成看水田。
黃云萬萬頃,滋潤作豐年。
楊枝甘露隨瓢注。
鏡不煩銅鑄。
圓通寶相看分明。
猶恨煙云叆叇掩冠纓。
現(xiàn)身說法楞嚴記。
蛤蜊莊嚴示。
此中見佛此中尋。
莫謂眼緣觀外未聆音。
御苑親耕喜有秋,閭閻猶系花農憂。
深慚變理臣無補,祇覺霜添兩鬢愁。
傳聞邊將謹防秋,宵旰何勞圣主憂。
早晚西征罷歸士,銜枚無復室家愁。
黃葉秋蟬忽滿林,客愁況是別離侵。張騫槎去明河隔,賈傅書來痛哭深。漸有清霜浮畫角,更無流水入瑤琴。誰憐此夜淮南夢,叢桂青青露不禁。
城南別業(yè)近何如,白板雙扉暮色虛。秋草不知王粲井,畫橋猶記伯通居。湘簾對酒明鐙夕,木榻彈棋聽雨余。不信闌干苦相憶,倚來愁絕雁行疏。
山繞孤城城帶溪
幽居溪畔與城西
主翁獨擅溪山勝
消得泉翁來杖藜
書院初成桃李樹
即看桃李漸成蹊
背山莫訝劉因僻
起舞還應聽曉雞
何物堪為壽,巢龜碧玉筒。
龍洲多藕葉,上蔡足蕭叢。
日月供呼吸,乾坤共始終。
年年冰凍解,綠發(fā)戲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