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二首 其二
民窮豐歲或無食,此事昔聞今見之。
吾儕飯飽更念肉,不待人嘲應自知。
民窮豐歲或無食,此事昔聞今見之。
吾儕飯飽更念肉,不待人嘲應自知。
百姓貧困,即使在豐收之年也可能沒飯吃,這種事過去只是聽說,如今親眼見到了。我們這些人吃飽飯還想著吃肉,不用等別人嘲笑,自己就該有自知之明。
吾儕:我們這些人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處于社會貧富差距較大時期,詩人目睹百姓即便豐收也難以飽腹的慘狀,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在于揭示社會貧富不均現象,其特點是對比鮮明、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懷,有一定社會批判意義。
前日春已歸,殘花尚赤白。
秋來初未頃,園林亦早索。
桃實久已空,黃柑年可摘。
唯有半折松,青青獨如昔。
少年勿嘆息,明年復春色。
莫疑衰老翁,住世方為客。
東郊漸微綠,驅馬欣獨往。
舟縈野渡時,水樂春山響。
身閑愛物外,趣逸諧心賞。
歸路逐樵歌,落日寒山上。
塵路長迷眼,江亭一散襟。
始驚天地闊,更覺水云深。
點點鹥鷴影,疏疏橘柚林。
扁舟他日興,誰共此登臨。
袢暑久拘欝,?然對秋光。
薄具招友朋,相與娛中堂。
清觴味雖薄,果蓏具青黃。
尤愛簷間竹,風來響琳瑯。
正賴文舉賢,坐客乃其常。
相歡意氣間,髙韻信軒昂。
誰識此間非洞天,白云輪囷石斕斑。
松篁蔽空世務隔,日月不動仙家閑。
金堂玉室不可測,霓旌羽蓋終當還。
蛟龍沉淵馬空住,會與楊許來追攀。
采藥山中去,扳躋不覺賒。
深源無俗跡,滿地是靈芽。
巖迥陰留雪,溪澄凈見沙。
可憐名利客,應笑此生涯。
當年不佩封侯印,后世誰尋墮淚碑。
定遠將軍豈夸勇,關南常侍最能詩。
故人不解傳遺事,五嶺猶能識信旗。
墓下寂寥無鼓角,秋風獨向白楊悲。
秋浦千萬山,蒼煙媚髙木。流髟落浦中,泓澄一川淥。
江南佳麗地,六代多遺躅。不見石城人,空余瓊樹曲。
長圍山勢壯,不駐如車轂。道人敞重閣,卻倚山陽麓。
西江瀉軒外,雪浪髙如屋。未若秋浦佳,平鋪紺文縠。
水中白石爛,泛泛如孤鶩。天外九蕖蓉,突兀揺蒼玉。
太白一杯酒,杜郎滿頭菊。千載忽已空,白骨埋荒谷。
齊山皓髪客,逍遙老松竹。拏舟試一眺,時方秋氣肅。
飄蕭得勝意,遠邇窮幽矚。行當乘月來,置榻山頭宿。
黃葉日已落,西飇易驚衰。
憶昔陽春下,芳華弄葳蕤。
四序不代運,生物皆凌夷。
匆匆蓋常理,晚暮令人悲。
妖氛滿世間,瑩心茲得地。
瀑布巖前飛,勢猛鷗烏避。
洗滌無纖塵,澄虛全浩氣。
清風林表來,千載有余意。
胡盧笙,不著簧。細腰鼓,三尺長。
吹笙擊鼓山之旁,噭跳宛轉樂盤王。
盤王死來三千年,古曲舊詞至今傳。
山祥水氣不斷處,壞木燒作兜婁煙。
君不見湘江不流湘水清,悲風愁雨能無情。靈妃寶瑟聲未絕,九疑云鎖蒼梧深。
又不見霸陵路入新豐道,顧念邯鄲意凄惱。夫人鼓瑟君為歌,北山為槨吾將老。
古來死者不勝計,歷歷道旁猶可記。人言梁女好鼓瑟,琴心未許人知意。
高山流水聲已虛,想像當時足幽思。九原可作誰與歸,秋風蕭蕭草凄凄,邱墟之下多狐貍。
方駕出齊山,五月未甚暑。遙瞻六峰道,修煙莽如禇。
浮屠在山半,卜筑氣象古。松風下石竇,陰泉鳴竹塢。
堂堂老禪子,游方遍中土。十年不下山,不及朝市語。
拂云有幽步,凌空開峻宇。登山復望山,六峰艶如舞。
時當一陰候,陽氣驕且舞。龍蛇伏草莽,往往暴為雨。
由茲向揺落,流光不足數。籃輿當復來,相與同支許。
仙客餌赤箭,其根乃天麻。延年不復老,飛身混煙霞。
文升蚤得道,山下多靈芽。世士所購求,金玉如泥沙。
吾昔負羸疾,衰齡畏風邪。筋骨困連卷,跳偏竟何嗟。
履道知我欲,囊封寄山家。呼奴為煮食,惜已鬢毛華。
空庭秋色晚,風露入重闈。
白發已無數,故山猶未歸。
江湖千里月,砧杵萬家衣。
把鏡西風里,低徊志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