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德相游云光
方駕出齊山,五月未甚暑。遙瞻六峰道,修煙莽如禇。
浮屠在山半,卜筑氣象古。松風下石竇,陰泉鳴竹塢。
堂堂老禪子,游方遍中土。十年不下山,不及朝市語。
拂云有幽步,凌空開峻宇。登山復望山,六峰艶如舞。
時當一陰候,陽氣驕且舞。龍蛇伏草莽,往往暴為雨。
由茲向揺落,流光不足數。籃輿當復來,相與同支許。
方駕出齊山,五月未甚暑。遙瞻六峰道,修煙莽如禇。
浮屠在山半,卜筑氣象古。松風下石竇,陰泉鳴竹塢。
堂堂老禪子,游方遍中土。十年不下山,不及朝市語。
拂云有幽步,凌空開峻宇。登山復望山,六峰艶如舞。
時當一陰候,陽氣驕且舞。龍蛇伏草莽,往往暴為雨。
由茲向揺落,流光不足數。籃輿當復來,相與同支許。
我們并駕齊驅出了齊山,五月天氣還不太炎熱。遠遠眺望通往六峰的道路,繚繞的煙霧像深青色的繒帛。佛塔在半山腰,選址營造頗具古樸氣象。松風從石縫間吹下,清泉在竹塢中鳴響。那位莊嚴的老禪師,云游四方遍及中原。十年都沒下過山,也不關心朝廷與集市的話語。沿著拂云的小路漫步,凌空處有高大的屋宇。登上一座山又眺望另一座山,六峰艷麗得如同在舞蹈。此時正值陰氣初生之時,陽氣驕縱張狂。龍蛇蟄伏在草莽中,常常突然引發暴雨。由此走向蕭瑟凋零,時光短暫不足細數。我定要再坐竹轎前來,與你像支遁和許詢一樣相伴。
方駕:兩車并行,這里指并駕齊驅。
禇:一種深青色的繒帛。
浮屠:佛塔。
卜筑:擇地建筑。
石竇:石縫。
竹塢:長有竹子的山坳。
禪子:指僧人。
游方:云游四方。
朝市語:朝廷與集市的話語,指世俗之事。
幽步:幽靜的小路。
峻宇:高大的屋宇。
一陰候:指陰氣初生之時。
揺落:蕭瑟凋零。
籃輿:竹轎。
支許:東晉高僧支遁和名士許詢,二人常相邀同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一個五月的日子,與友人德相出游齊山,被山中景色和老禪師的生活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情逸致游山玩水,在與自然和禪意的接觸中感悟人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對時光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懷融合,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
衰朽經煩暑,慵將病共侵。
北窗時企足,東望一披襟。
秘監清罇滿,平臺綠樹深。
年來書信少,何以慰離心。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見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隠,野花啼鳥一般春。
巖廊舊德漢儲師,富貴優游自古稀。
四序不能違代謝,九原誰可與同歸。
精神恍惚騎龍尾,功業紛綸在虎闈。
惆悵鳴珂洛陽道,素車丹旐奉靈衣。
九重天子搆明堂,凡木那堪作棟梁。
生世固非賢者出,佐時空遇帝圖昌。
略無聲望朝廷重,寧有功名史冊芳。
羅列兒孫共為壽,老年難訴滿金觴。
羃羃濃云勢未收,森森涼氣忽如秋。
密籠芳樹飄何急,高卷疏簾看不休。
咫尺莫聞人對語,逡巡已見水平流。
此時遙憶諸君子,堪命棋枰與酒甌。
朔風飛雪徧遙天,為瑞偏宜在臘前。
有客棹舟將命友,何人高臥共稱賢。
瑤花散亂紛臨席,玉樹晶熒爛滿川。
閑想冰容比君子,始知姑射有神仙。
登云步嶺涉煙程,好景隨心次第生。
圣者已符祥瑞事,地靈全副禱祈情。
洞深重疊拖云濕,灘淺潺湲漱水清。
愿滿事圓歸去路,便風相送片帆輕。
秋風漢北雁飛天,單騎那堪遶賀蘭。
磧暗更無巖樹影,地平時有野燒瘢。
貂披寒色和衣冷,劍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橫戈似飛尉,擁旄深入異田單。
性僻時難偶,神清壽有余。
曾施卓魯政,舊講老莊書。
賤更襟懷曠,貧猶世利疏。
圣君將就見,慎無買山居。
一宿東林正氣和,便隨仙仗放春華。
散飄白絮惟分影,輕綴青旗始見花。
落砌更依宮舞轉,入樓偏向御衣斜。
嚴徐共待金門詔,愿布堯言賀萬家。
悟解真空始壯年,兩朝供奉近爐煙。
故鄉夢斷三湘遠,應制詩高四海傳。
晴望野云生紫閣,夜吟蘭燭滴花牋。
應愁內殿征書至,恐向東林負昔緣。
交朋相問興何如,不愿家財有羨余。
一卷佛經心諳誦,七篇真誥手親書。
榮名厚祿都來足,酒興詩情積漸疏。
多謝營巢舊時燕,又依時節到貧居。
貪生養命事皆同,獨坐閑居意頗慵。
入夏驅馳巢樹鵲,經春勞役探花蜂。
石爐香盡寒灰薄,鐵磬聲微古銹濃。
寂寂虛懷無一念,任從蒼蘚沒行蹤。
融融和氣滿亭臺,寂絕無人訪我來。
忽喜貳卿篇詠至,如聞三島信音回。
偷閑旋要償詩債,減俸惟將買樹栽。
春旦兩壺宣賜酒,一壺留著待君開。
獨攜瓶錫欲春殘,深入終南路屈盤。
萬象幽玄吟里見,一心圓寂定中觀。
翠微寺在杉松老,紫閣峰高水石寒。
莫憑危欄臨北望,滿城煙草是長安。